苦中求樂 卻也家國相論(2 / 2)

大荒天下,中土之內,燧人氏鑽木取火,有巢氏搭木建棚,神農氏嚐百草,炎黃平定四夷,轉瞬千年彈指一揮間。從人族之內走出的部族首領被天下子民所敬仰,終在大荒天下稱雄為王。待到天下王位傳至堯時,天下先旱土地龜裂,後遇洪水天下汪洋;洪水肆虐中土二十餘載,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

堯派鯀治水二十載,大荒天下卻更加水患成災。堯王大怒,在會稽山昭示天下諸族將領。適值諸侯盛會又是人族之王堯發布公告,誰人不來,誰人又膽敢不來,偏偏這耿直的鯀一心治水耽擱了時辰。堯王暴怒,將鯀囚禁羽山。大荒天下頓時天地為之含悲,天帝所受蒙蔽,派火神祝融將鯀殺死於羽郊。

諸神部族皆是不料想到鯀屍孕子,三載而生禹。同年堯王將帝位禪讓給舜,舜王任用禹治天下水。禹承父業又得天帝之助,靈龜馱息壤,應龍神引路,依照洛河神圖指引采疏導之法開鑿河川、疏導河道引流入海,將天發之水一泄東海,曆經九年,終將洪水徹底製服,大荒天下一時歡歌慶祝。

大荒天下同年歲末,大舜帝順應道義傳大荒帝傳位於禹。禹掌帝位,熔煉天下神礦而鑄九鼎,分中土為九州,並將治水之時一路收服的邪惡修真與百獸元神封印其內,並在鼎上刻畫九州萬國的毒惡猛獸與精怪鬼神以做鎮壓,將九鼎分放中土九州。時值天下諸侯感恩大舜帝,自然將九鼎示若珍寶。

九鼎受凡夫小民頂禮膜拜,自身之中又是蘊含天地靈力,自然顯貴無比。九鼎又被當權者擁之,逐漸成為王法權利的俗稱,後世諸侯為執掌象征“王權”的九鼎,諸族之間兵災戰亂不休。帝禹一時善意卻是引發後世災難無數,當真是有意行善卻是換來天下兵戈。此番罪惡,估計不是大舜帝能夠料想。

禹治水,經過塗山,心儀塗山氏之女女嬌,東海一隻得道九尾狐生性風流,助禹行事,暗中虛張畿語,哄騙塗山氏將女兒嫁給大禹。大禹娶塗山女嬌為妻,回贈九尾狐十年王室繁華。女嬌生啟。帝禹末期大荒天下雖是部族強盛,廖無紛爭戰亂,卻是風雲欲來風滿樓,明處無爭,暗火燎原。

大禹帝末,大禹帝準備將天子之位傳與益伯,帝禹之子大啟卻是不甘王位傳於外姓,更是貪戀人世繁華權利之貴,打破禪讓的大荒聖製,兵災四起,待到幹戈寥落之後稱雄大荒,更是殺害禹指定繼承人益伯自立為王。大啟擁兵自重修習大荒神術借以統治九州子民,建立曆史上第一個奴隸製國家——夏朝。

夏啟開邦建朝四百餘年,共傳十三世十六王。待到王位傳到末帝履癸,履癸暴虐無道,築傾宮、飾瑤台、作瓊室、立玉門,招惹的國人怨恨。履癸即位後第三十三年,發兵征伐樂土有施氏部落,有施氏抵擋不住夏王朝大舉進犯無奈之際聽從中土一位修真術士的箴言,遂定下亡國良策:有施氏部族之王進貢履癸一名**,名曰妹喜。有施氏之女妹喜國色天資妙齡之年,自是深得履癸寵愛。履癸為討妹喜歡愛廣修殿宇窮天下膏脂勞民傷財,將一切負擔盡數落在百姓身上。人民痛苦異常敢怒而不敢言。

履癸重用佞臣趙梁排斥肱骨之臣並自稱同太陽同壽皓月同輝。夏朝臣民遂指太陽咒罵夏桀“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天下苦夏民心可見。夏末履癸荒淫無道,大臣關龍逄力薦而死忠心可昭天下。後人詩讚:“肝膽空披死諫君,黃河曲裏有孤墳,末綿夏祚終餘恨,但殞微軀豈足雲。吊古三杯田橫酒,誄芳一部屈原文,慎無說壞天王聖,知是忠魂不忍聞。”自古忠信之臣自會受到天下子民的尊崇;自古奸佞之臣自會受到天下子民的唾罵。天地之間有杆秤,秤砣就是老百姓,可謂天理昭彰,前人之事自有後人評定。

自夏王啟奪權即位,傳說帝嚳之子契的後裔——商,開始悄然興起,曆經四百年發展到成湯之時國力強盛雄霸一方。成湯在伊尹輔佐下順天道興兵伐夏,大軍兵戈所指無往不勝,鳴條一戰,為扭轉天下戰局成湯設壇祭天祈禱諸部天神,果然世出驍勇神兵幫助成湯十三戰而無敵天下,使得夏桀兵敗南巢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