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知音難覓(5)(2 / 2)

段郎講完這段淒美的千古知音難覓的故事,大家都比較沉鬱。隻有沒心沒肺的嶽靈珊笑得出來:“嘻嘻,咱們衝哥哥就是有文化,看來我爹爹的書房裏的藏書,我沒有白偷啊。小時候,衝哥哥喜歡看爹爹的藏書,都是靠我偷出來給你看的……”

白蘇珍道:“剛才段王爺的故事講得確實精彩,咱們黃鶴樓景區管委會將俞伯牙的故事作為景區的重要旅遊資源進行深度開發,古琴台景區現在已經建成了一個獨立的AAAA級景區。古琴台又名俞伯牙台,始建於北宋,重建於清嘉慶初年(公元1796年),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龜山西腳下的月湖之濱,東對龜山、北臨月湖,是中國音樂文化古跡、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漢市文物旅遊景觀之一,與黃鶴樓、晴川閣並稱武漢三大名勝,有“天下知音第一台”之稱。外地來遊玩的朋友都喜歡去玩的。現在我們所在的地點就是梅嶺,傳說當年整個山嶺上全種植的梅花,著名的梅雪詩的故事就在這裏發生的。”

嶽靈珊道:“蘇珍姐姐,你這個故事肯定好聽,快點講啊!”

白蘇珍道:“難得咱們的珊妹妹叫我一聲蘇珍姐。那就不客氣了哈。話說當年詩人盧梅坡同誌在咱們這裏閑雲野鶴般的遊玩。偶然間來到這漫山遍野都是梅花的梅嶺上,一玩就玩瘋了。忘記了饑渴,忘記了時間,忘記了今夕何夕,整個人都沉浸在梅雪的世界裏。靈感悄然而來,寫了兩首令他名垂千古的詩,其一為‘梅雪爭春未肯降, 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其二為‘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春。’這兩首詩確實是很好的,段王爺是詩詞高手,能不能為我們幾個俗人詳細地講解講解呢?”

段郎道:“不敢不敢。梅花,是最超凡脫俗的花。是最堅韌的花。梅花的色,豔麗而不妖。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梅花的姿,蒼古而清秀。梅雪詩其一,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顯出高尚的品格。但二者卻為爭春發生了‘磨擦’,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裝點了春光,而且誰也不肯相讓。詩的後兩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長處與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沒有梅香,回答了‘騷人閣筆費評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執一端的根據。這種寫法,實在是新穎別致,出人意料,難怪詩人無法判個高低。其二的詩闡述了梅、雪、詩三者的關係,三者缺一不可,隻有三者結合在一起,才能組成最美麗的春色。詩人認為如果隻有梅花獨放而無飛雪落梅,就顯不出春光的韻味;若使有梅有雪而沒有詩作,也會使人感到不雅。從這首詩中,可看出詩人賞雪、賞梅、吟詩的癡迷精神以和高雅的審美情趣。”

欲知後事,請看下集:《潮起潮落》第十二章 知音難覓(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