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佛像到山頂是沿江的一條棧道,雖然經過多次修造,但還是比較險峻,段郎在清秋蝶的帶領下,邊看風景邊看美人,一路無話。
來到大雄寶殿。殿內正中端坐三尊菩薩,乃是釋迦牟尼之三身像(今身、應身、報身),造型優美,神態莊重。兩旁分列十八羅漢,神形各異,栩栩如生。大雄寶殿背麵是新塑的淨瓶觀音,兩邊分列文殊、普賢、地藏和大勢至四位菩薩像。大理段氏以政教互相表裏而治國安民,宗教作為他們統治人心的一種重要選擇,王族中人都對宗教的研究相當重視,曆代都有高僧大德出現。段郎自小就重視對佛學的學習與修煉,進入殿內,就虔誠禮拜,希望借助佛法,化解眼前的一劫。
東坡居士,嘉州前賢,是蝶妃最喜愛的古代文人之一。
來到了蘇東坡讀書樓。東坡樓是淩雲山著名古跡之一,位於棲鸞峰巔,係由樓、廊、亭組成的庭院建築。
東坡樓坐東北向西南,為歇山式單體木質兩重樓房。門額橫匾“東坡樓”三字是集黃庭堅手書而成,樓堂正中東坡斜倚坐像,神態高潔瀟灑,形神俱佳。樓兩側壁上,有東坡畫梅菊四幅及東坡笠屐圖畫像最為精美。
樓前為洗墨池,池中遊魚背脊烏黑,相傳為蘇東坡在此洗硯墨水所染。段郎見之,神情恍惚,忽然覺得魚脊變黑怎麼會於東坡先生扯上關係呢?恐怕是人們為了附和此情此景而發明的傳說吧?也許千百年之後,人們見到什麼蝴蝶蘭花之類,有什麼奇特之處,也附和說是段郎之故事呢?
東坡樓依山而建,且聽了幾多故事?
段郎道:“在清音亭憑欄遠眺,江天悠遠,山清水秀。南宋時邵博曾在《清音亭記》中對此大加讚賞:‘天下山水之觀在蜀,蜀之勝曰嘉州。’傳說蘇東坡也曾經攜帶紅顏知己王朝雲同誌到大佛寺觀光,被這裏的風景所吸引,流連於嘉州的山水之間。”
清秋蝶道:“哦,原來我仰慕的大文豪蘇學士還有這段淩雲之遊的佳話啊。”
段郎道:“據說在酒酣之際,蘇軾喟然問大家,‘你們說,我這麼大的肚皮,裏麵裝滿了什麼?’有的人說:‘蘇學士天下英俊,當然是滿肚皮的學問。’有的說,‘是滿肚皮的治國良策……’但東坡笑道,既然大家都說我的肚皮裏裝了那麼多的好東西,為什麼不見用於天下?’惟有紅顏知己王朝雲笑道……”
清秋蝶道:“那王朝雲說出了什麼話來了?”
段郎道:“她說,‘蘇學士哪有什麼滿肚皮的學問呐?那裏裝的,我看是一肚皮的不合時宜!’”
清秋蝶想,看來王爺此番出遊,一定有緣故的,說:“莫非王爺也覺得自己有一肚皮的不合時宜嘛?”
段郎默然。
段郎此刻出遊,確實裝了一肚皮的不合時宜,懷有滿肚皮的不愉快。見了蘇軾,如遇知音,他希望在這裏和古人一番晤對,能理清心裏的塊壘。
清秋蝶也突然生出想做當今的王朝雲。想到能陪伴在自己心愛的人身邊,即使不能得償所願,也是機緣難得之事。遂道:“王爺,那咱們不如就在此間歇息幾天,也學學東坡和朝雲……”說到這裏,清秋蝶臉上果然飛起了一團紅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