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幹戈化玉帛(1)(1 / 2)

第3卷 福兮禍兮 第十五章 幹戈化玉帛(1)

自古知兵非好戰,從來難遇是良緣。

不戰而屈善之善,有緣相逢甜者甜。

——段郎《正氣歌》

段萸笑道:“四妹,你這樣說的意思就是我們和父王都不是大姐本來就要請的客人……那該走的是我們啊……父王,您老人家向來是明察秋毫,秉公處置,大公無私,就算是自己的女兒錯了也不會包庇的,現在的情況……您說,陳營長怎麼能走呢?”

段郎道:“我好像……似乎……大概……也沒聽明白。算了算了,清官難斷家務事,既然是家宴,就不要斷案了。何況,我什麼時候說過自己是清官呢?”

段芝道:“幹爹的言外之意就是說自己是貪官哦?”

段郎道:“我什麼時候說過自己是清官呢?……這句話——沒問題。我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說過自己是貪官啊?我從來沒說過自己是貪官;在任何地方都沒有說過自己是貪官——但你們幾個怎麼聽出我的意思是說自己是貪官呢?這是什麼邏輯啊?誰來為我評評理……小陳,你坐到我身邊來,咱們爺倆是男子漢,男人不幫男人,算什麼男人呢?你來幫我評評理吧!”

段王爺讓自己坐到身邊去,陳雨辰想走也走不了啦。

於是乎乖乖地坐在下首,道:“王爺明鑒,由您在,我們連說話的資格都欠缺,還怎麼敢評理?王爺您講的話就是絕對真理,我們說的話都是相對真理。王爺是怎麼說怎麼有理,我們是怎麼有理怎麼說。但是,在這張桌子上,我是唯一的,也是最應該公正的一個人,所以,我才有評理的優勢。現在我來分析分析王爺您說的那句話——從來沒有說自己是清官,正如您所說,這句話確實沒問題!它的意思不外乎這幾層:一是自己高度自信,認為自己應該是清官,所以,不需說;二是自己高度不自信,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清官,所以,不能說;三是想做清官,擔心別人不承認,所以,不敢說;四是不想做清官,怕別人把清官的頭銜硬安在自己頭上,令自己好像戴著緊箍咒,不自由也不自在,所以,不能說;五是這清官不是自封的,是天下百姓口碑加上曆史書記載的,所以,不必說;最後一點,清官是一個動態的概念。一個人一生中,有一段時間必然是清官,才能步步高升。衡量一個人是清官還是貪官,要等他不再做官的時候才能下定論,王爺您春秋鼎盛,還有許多事情等著您去日理萬機,所以,不忙說。王爺,各位郡主,你們看我這樣說是不是分析得有一點點兒的道理呢?”

段芝道:“有道理有道理,咱們父王一句話,你卻說了一大篇大道理,我看你比我們父王還更會‘講道理’……”

段郎道:“什麼叫我們會‘講道理’喲,道理明明在那兒擺著,怎麼說是我們講出來的?小陳剛才的那篇大道理我看就講得很好,很好……”

段蔓道:“父王的道理總是有道理的……即使不是講的道理,我堅決不支持父王做清官,自古以來,清官沒有幾個有好下場;我也堅決不同意父王是貪官,自古以來,貪官都比較遭人恨。客觀地說,我認為咱們父王還是有點清的,咱們王府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還不如我們在移花宮的生活奢侈呢。當然,父王也是有一點點貪的……自然不是貪財貪色!除了貪戀江湖,還比較貪名,因為在咱們大理國,最有名的不是皇伯父,而是咱們父王。所謂‘功高震主,名大傷身。’前者是多半是貪官做的事情,後者多半是清官做的事情,父王功高且名大,尤其非常危險了。我們既不希望您做清官,也不希望您做貪官,我們隻希望您做一個慈愛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