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堇年的作品最早是在讀高中時接觸到的,一本《被窩是青春的墳墓》讓我見識到了她充滿魅力的寫作天賦。
現在這本《燈下塵》雖然是在更加成熟的年齡寫出,但是當我讀起來卻感覺還是原來的味道。
她是少有的即便不寫故事情節也能讓我靜心看下去的作者,而這本《燈下塵》除了保留了她原有的味道,還顯得更加超然從容。裏麵記錄的內容,無論是回憶故土還是展望歐洲風情,無一不是像一架古琴彈奏出來的舒緩樂章,平平淡淡之中,卻總有共鳴的音符撞擊在我的心坎上。
而且看完這本散文集,我對七堇年還有了更多的了解,那些她兒時的經曆,最讓我著迷。作為一個一輩子都不順利的人,我對她童年時刻苦銘心的經曆有深切的感受,那些在大雨中彌漫的辛酸味道,那些她從媽媽背上看到了淒清冷漠,都應該在她幼小的心靈裏留下了至今都無法磨滅的印跡。
還有那些在旅行途中遭遇的人和事,七堇年娓娓道來。遇到同類時她們一起失聲痛哭,遇到無緣認識的異國旅人時,她會仔細凝視,目光一路尾隨,直到那些人消失不見。
另外那場旅行,她在歐洲大陸上繞了一圈,從西班牙伊比利亞到法國普羅旺斯,再到瑞士、意大利,入境羅馬、希臘、德國,終點落腳比利時,她像是在小溪裏遊動的小魚,沒有天敵的困擾,沒有覓食的艱辛,隻需要順著心意,順著水流往前遊動,不停的看到新的風景,新的風情。
我想她在那裏除了看見生活的自在與意義,應該還看到了這世間普遍存在的善與惡,醜與美,因為那地球的另一端也還是地球。
七堇年顯然是一個異常早熟的生物,拋開成年的她不說,隻看那些她幼時經曆的辛酸苦澀,應該是成就她的條件之一。天才的誕生多半如此,老天會從幼年,甚至出生前就開始折磨你,直到在你裏的靈魂裏種下與眾不同的種子。我想七堇年的靈魂裏早有種子發芽,成長,茂盛,直到成為參天大樹,鬱鬱蔥蔥,將來更有可能要遮天蔽日。
她是如此的出類拔萃,筆下的文字像是產自天然的美玉,卻能散發比任何寶石都耀眼的光芒。她的文章沒有字字珠璣,但那些光芒蘊含在每一章每一段裏,看似漫不經心,卻總能在你細細品讀的時候,牢牢抓住你的心。
現在從這本《燈下塵》裏我看到她腦海裏燦爛如繁星的靈光,還有那顆經曆時光浸染而始終不變的心。
我想說,你們的七堇年,她又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