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祈願(1 / 3)

中考前一晚時一在父母的督促下早早熄燈上床,越是逼近重要日子,越是令人心神不寧,她睡不著,數羊都沒用。最後索性翻身下床,扭開書桌前的台燈,重新檢查一遍考試用品是否都裝進透明筆袋。

小心翼翼,不敢弄出一點聲響。即便如此,也依舊無法安撫她躁動不安的心。

前幾日,外婆打來電話,想了解有關自己的一切考試信息,譬如日期、天數、準考證號、考試地點以及考場序號,為確保準確性,還讓她親自將以上信息逐一編輯好短信發送。

據其在電話另一端的描述,今年家鄉小鎮上的寺廟香火燒的很旺,不少與自己同級考生的家長在神佛麵前跪拜禱告,燒香祈福。

她向來不迷信,也從未有什麼人事需要向天神請願指點。

所以當廖韻之在自己身邊念叨著“盡人事,聽天命”這一天命觀時,她忍不住吐槽。

“你隻是僥幸的希望得到天神的眷顧,讓他老人家在天上多照應照應在凡間的你,即便你人事還沒盡完。”

說這話時她們正在學校對麵的文具店裏轉悠,對著各色型號的筆芯無從下手。

“你不懂,必要的儀式和誠摯祈願的心意是一樣也不能少的。”隨後揚了揚手裏選中的印有“孔廟祈福”和“考試必備”字樣的0.5筆芯,“我們占盡了地利,天時自然也少不了。”

廖韻之所說的地利是指,考試地點正巧安排在鄰校,省去了路途奔波,像無頭蒼蠅一般亂竄。

“那我們所擁有的地利,算在天時內也不為過吧。”時一竟被廖韻之神神叨叨的天命論說服的有點動心。

或許某種程度上的妥協也是必要的。

在大事麵前沒有誰願意與自己過不去,寧可信其有也並無害處。

“這麼說也對。”廖韻之拿了三根同款筆芯後向櫃台走去,丟下還在貨架前猶豫不決的時一。

最後還是不爭氣的違背初心,將普通的考試筆芯放回原處,慎重的拿起了被孔廟祈福著的0.5筆芯,一開始振振有詞的架勢在這“不同尋常”的筆芯麵前顯得不值一提。

到底是凡人啊。時一在心中不由感歎。

越是思及此,在混沌的黑夜中意識越是清醒。

後來尤翹楚告訴她,那是因為廖韻之在緊張中考,沒寫諸如此類字樣的考試用具她不放心。

所以時一在中考前的16歲生日來臨之際,對著燭光祈願,希望高中能在一個班。

她相信“事在人為”。可當結果無法預計,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又無從計量得失,她滿心期待能得到天神的垂憐。

也許某種意義上說,人就是因為在某些人事方麵不順遂,從而幻想神佛的虛影,以謀求心安。

倘若事事得償所願,盡人事皆有所獲,那神佛也皆為泡影,形同虛設。

廖韻之緊張中考,而我緊張你。時一對著自己如是說。

畢業典禮如期舉行,沸騰熱鬧的場麵有別於前幾日的緊張氛圍。擺脫一段時期的學業束縛,人人都沉浸於片刻的歡愉,趁著考後的激情還未消散,把肆意灑脫留在當下,糜爛歡歌留在日後。

“時一,你誌願填報得怎樣了?”階梯座位旁的牆麵上等距懸掛著揚聲器,其一正對著她們,震耳欲聾的音量足以令時一不時搓揉著耳朵,滿場的歡呼附和著舞台的激情四射,廖韻之說話的聲音也不得已擴大了幾分。

時一一臉嫌棄的看著身旁另一位頻頻坐下,起立,鼓掌,叫囂的尤翹楚,拉了拉她的衣角,暗示她該安分守己的坐在原位,可對方繼續把雙手捂成圓筒狀旁若無人的歡呼。

時一隻得作罷,回答廖韻之的問題:“恩,我第一誌願填的是弘毅中學。你呢?”

弘毅雖敵不過省內排名前列的一中、三中、附中,可也絲毫不遜色於其他高校,在一類校中算得上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我也是,關鍵是離我家近,又在我力所能及範圍內。”廖韻之說道,而後看了眼坐在後兩排的林越,“那你問過林越沒,能在一所學校我想對你來說再好不過了吧。”

“我沒親口問他,但我知道,所以我才決定的。”時一隔著人群也向後看去,林越正同旁邊的男生討論著什麼,難掩笑意,目光一直注視著舞台,看來他也樂享於此。時一不敢多看,生怕被發現,隻是幾秒,就把頭轉了回來。

考後估完分,時一把分數的大致情況告訴爸媽,隻是為了讓他們對自己的學業和未來有所預估判斷,不用征求他們意見,任一學生都知道應該在分數所能把控的範圍內填報最好的高校,這樣才不枉自己比別人高出的那幾分。

“你就賭一賭,第一誌願填報附中,萬一今年分數線有所下降,正巧被你撞上了,你就高了那麼一兩分,不就賺到了嗎。”爸爸坐在沙發上,按著手裏的遙控器隨意切換著頻道,對著廚房喊話。

“我覺得你爸說的對,你就碰碰運氣。”媽媽削著水果對著靜候一旁準備切塊裝盤端出的時一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