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底,一樁曆史懸案終於被揭開了迷底。
科學家們用現代化科技手段(核分析法),對光緒帝的頭發、遺骨和衣物進行了周密細致的分析化驗,確定光緒帝死於砒霜中毒。
眾所周知,光緒與慈禧有不共戴天之仇,而光緒在慈禧去世前一天死去,民間一直就流傳光緒帝是被人害死的。
然而所有的正史、檔案、病曆都明確記錄為病死,史家常引以為據,對傳說和野史進行批駁。
百年來,事實真相一直牽掛在所有關心曆史的人們心中。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曆史真相遲早會大白於天下。
現在,迷題終於解開了,這是野史的一次勝利,也是草根的一次勝利。它的意義在於再一次向世人證明,曆史是多麼容易被利益集團偽造和篡改,而真相常不得不以野史的麵目出現並流傳。
正是因為史料的局限性,我們在看待曆史時不能盲目輕信,人雲亦雲,否則,掌握的史料越多,可能離真相越遠。事實上,史料不僅不可靠,而且數量有限、內容簡煉、缺少細節。如果事事都以史料為證據的話,曆史學的發展將受到很大局限性,因此邏輯推理、分析判斷,對於我們探知曆史真相必不可少。
種種跡象表明,清人所編寫的《明史》問題很多。著名曆史學家孟森認為,自古以來,朝代更替之際,後代在修前代曆史的時候,在涉及到新朝的地方,無一例外都要有所隱沒,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涉及的年代不長,所有隱沒的地方,後人在讀史的過程中也能發現並了解,從來沒有像《明史》這樣,隱沒一代史的全部。
我們現今的許多觀點,都是從《明史》出發,並打上了階段鬥爭的烙印,存在不少失實之處。而人們在讀史的時候,往往簡單從事,盲目從事,對明代曆史的認識,存在不少誤區。
比如許多人認為東林黨人是清流、是正人君子。事實上東林黨是一個致力於權力鬥爭的地下黨,是山頭,是幫派,是明代政治的毒瘤,是明末亂相的根源。
比如許多人認為萬曆是一個懶惰的皇帝,稱為“萬曆怠政”。事實上萬曆並沒有放鬆對朝政的處理,隻是習慣在幕後操縱,他有許多值得稱道的政績,而他不喜歡上朝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躲避無處不在的黨爭的騷擾。
比如有許多人認為女真人的崛起歸功於努爾哈赤的英明和女真強大的戰鬥力,事實上,努爾哈赤乃是利用李成梁與他的主仆關係,在李成梁的支持上發展壯大的,其後又不斷用糖衣炮彈從內部攻破明朝的堡壘,明金之間的戰爭,每一場戰爭都有奸細的破壞,這是明朝戰事不利的重要原因。
比如有許多人認為天啟昏庸,把權力交給魏忠賢,事實上,天啟解決東林黨的問題是淨化朝政的必要之舉,此後朝政走上正軌,內政外戰均有起色。
比如許多人認為魏忠賢是太監專權的典型,他迫害忠良,擾亂國政,對明朝傷害很大。事實上,明代有重用太監的傳統,太監在明代曆史上的供獻不容抹殺。魏忠賢是按照天啟的意誌辦事,與他鬥爭的東林黨人並非善類,在他受重用的期間,對外取得寧錦大捷,對內有重修故宮三大殿的盛事。
比如許多人認為袁崇煥是抗金明族英雄,被中了反奸計的崇禎殘忍殺害,崇禎自毀長城導致亡國。事實上,袁崇煥的“戰績”大多經不起推敲,他極力主張議和,並擅做主張,膽大妄為,做了許多出格的事情,所謂反奸計,沒有任何根據,在他那個時代,他是無爭議的罪人,在現代他是極有爭議的英雄。
比如許多人認為寧遠戰役、寧錦戰役是袁崇煥的光輝戰績,事實上,寧遠戰役中明軍損失極大,而寧錦戰役時袁崇煥在後方,寧錦大捷的主要功臣是滿桂的趙率教,寧錦戰役發生的原因是因為袁崇煥議和招致對方以戰求和。而在寧錦大捷中力挽狂瀾、居功至偉的滿桂是袁崇煥的死對頭,在戰前和戰後,都遭到袁崇煥的瘋狂排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