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懷著各種各樣的心情,為那升起來的白雲彩交頭接耳時,二愣子、剛剛、闖闖、牛牛、擺擺等幾個年輕人,更是懷著滿腔好奇,跑到那裸露的朱紅色崖壁下去看究竟。
可這些年輕人在那裏找了半天,也沒有什麼異常的發現,都垂頭喪氣地回來了。
蘇先生是讀書人,有些口吃地說:“一般說、說來,凡是有雲彩升、升起來的地方就,就會有山洞。是那山洞裏的涼、涼氣變成了雲、雲彩。”
於是,人們便圍繞著有沒有山洞這個話題討論起來。
第一個對這個山洞進行評說的是穀朵大娘。由於幾次批鬥,穀朵大娘也變得機智起來,沒有敢公開宣講,而是在我家的炕頭上對我娘和奶奶以及善枝嬸嬸悄悄地說:“這個山洞是個神仙洞,也是一個修煉洞。那個山洞啊,冬天暖和,夏日涼爽,四季常溫,可以使人的肌體得到最好的狀態。如果要是修煉成辟穀,在這山洞裏修煉幾個春秋,自然就會駕雲而去,位列仙班。如果要是修煉武功,在這山洞裏待上些時日,自然也會武功大長,修煉成不壞之身。”
由於穀朵大娘是在私下裏說的,所以,關於神仙洞之說在村子裏沒有多大的影響。
第二個對這個山洞發表言論的,是村裏的老支書德正爺爺。當時,為了應對長期的幹旱,村子裏正在下溝裏修建一個水池。說是水池,也隻是個幹池。隻能等待到老天爺下了大雨後才能蓄水。德正爺爺就是在修水池的工地上說的。
他說這個山洞是英雄洞,抗日洞。他說,那一年秋天日本鬼子進山來搶糧,在核桃樹灣遭到了八路軍的伏擊,讓一個小中隊的鬼子,幾乎全軍覆沒。駐紮在藍村鎮的鬼子,來了一個中隊進行增援。
當時,八路軍指揮這場戰鬥的一個營長,率領著大部隊和鄉親們先撤退了,隻留下一個班的戰士進行掩護。當他們完成掩護任務後,便都跑到了南山坡上,在那一片紅岩下不見了。吃了敗仗的日本鬼子氣急敗壞,在那南山坡上進行了反複搜查,可連八路軍的影子都沒有找到。
我爺爺雖然年紀大了一些,但他是一個出了名的石匠。而我的爺爺,也在這修水池的工地上。對南山坡上的山洞,講了另一個版本的傳說。我爺爺說南山坡上的這個洞,是一個藏寶洞。為了確立藏寶洞之說的嚴謹性和可信性,我爺爺首先申明說這是聽他的爺爺說的。這一來,就自然增強了這種說法的可信度。
我爺爺說,在我家院子裏的那棵老槐樹還能被兩個人能抱得住的時候,村子裏出了個舉人叫張慈。這也就是我們小銀村的老祖宗。這張慈不僅學問好,而且善於審時度勢,有一肚子的好謀略。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南方當了兩任相當於現在一個省長的官員,積攢了不少銀兩,便辭官回村,蓋起了村子裏的大方院。
我爺爺說的這大方院,就是蘇先生教過學的那有著東西南北廂房的學校。這是全縣有名的古院落。隻因為有這樣一個真實存在的大方院,我爺爺的話便就更有可信度了。
我爺爺接著說,當時,張慈要辭退官職,他的上司很是不解,說,你有學問,又年輕,何不多幹幾年呢?你們猜張慈是怎麼說的?咱們的先人說,當官就要知進退,不能當得太久。見好就收,方得長久。不想,這話竟然應驗在了張慈的上司身上。由於一件涉及到宮裏的案子沒有處理好,張慈的上司被抄了家。幸好,這個上司也是上邊有人的,在事發前便得到了信兒,情急之下,讓他最信任的仆人帶著貴重的財物逃跑了。臨別時,他反複向這個仆人交待,一定要把這些財物交給咱們的先人張慈保管,張慈是他最信任的人。咱們家的先人張慈,在接到這些寶物後,便藏匿進了這大山裏的山洞裏。至於是哪個山洞,就不很清楚了。這飄起白雲彩的山洞,可能就是藏匿寶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