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三章 搖滾不死(2 / 3)

依稀還記得八十年代燕京工體那個沸騰的夜晚,那個穿長褂,彈吉他的青年,那個高歌“一無所有”的邋遢男人,那就是中國的“搖滾教父”崔建。

這位中國搖滾的奠基者,在新世紀吹響了“真唱運動”的號角,以驚人的活力奔跑在中國搖滾的新長征路上。

《一無所有》宣布了中國搖滾樂的誕生,它是中國音樂史上一個革命性的,裏程碑式的聲音。

從《新長征路上的搖滾》,《紅旗下的蛋》到《給你一點顏色》,做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文化英雄,中國搖滾樂先行者崔建一路堅實地前進,以深刻的思想,非凡的才華,先知般覺悟和勇氣,吼出了那個時代最真實的聲音。

中國的搖滾自那之後,也的確紅火了一段時間,可是在短暫的輝煌過去之後,一切又被套上了沉重的枷鎖,並且迅速被掃到了被批判的一方。

也有很多人說中國沒有真正的搖滾,更有一些人對搖滾始終抱有偏見,他們認為搖滾喧囂吵鬧,聲嘶力竭,說它的非主流。

那麼所謂的主流又是什麼?

許多歌手在利益的驅使下,成為一個個垃圾音樂流水線上的操作員,而偏偏還要強迫人們去做一名垃圾音樂的消費者,這難道不荒唐。

從搖滾音樂開始發展至今,總是會有這樣的人,激烈地反對它,大張旗鼓地宣揚它的灰暗麵。

搖滾音樂給人們帶來了什麼?

在激烈的吵鬧聲中,隨之而來的伴生產物是什麼?

性,毒品,暴力?

還離經叛道自由散漫的生活方式?

他們大聲地宣揚著,隱去搖滾音樂的一切,以及搖滾本身。

而他們自己呢?

接受過中庸保守的傳統教育,然後被其束縛一生。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國人沒有像“老美”那樣坦然的心理去搖滾著接受時代的變革。

時代變革在國人的心中是片陰影,而被傳統文化磨滅的叛逆精神一去不返。

搖滾人的創作,包容著尖銳的時代精神和變革思想,它的歌詞的社會關注性,大膽直率的批判性,憤怒叛逆的憂患意識,使道貌岸然的偏見者們出著虛汗。

有人說,中國文化正處在一個特殊的時代,舊文化的輝煌離去已遠,而新文化的蛻變時代還沒到來,沒有方向,沒有目標,有的隻是光怪陸離的思想和大眾文化不正常的取向。

於是所有人在茫然中沉默著,而搖滾音樂作為新銳的音樂元素,期盼在沉默中爆發出來。

每一個人在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動蕩變遷中,越來越被拋棄到無所依無所助的孤獨狀態,物質生活無法掩飾人們失去靈魂的苦悶,也承受著更多的內心掙紮和空虛寂寞,所以,人們需要搖滾這個體現內心真實狀態的東西。

真正的搖滾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樣反.動和具有破壞力,好的搖滾是一種有責任感的音樂,搖滾樂又是真實的,直麵著並不樂觀的人生,談著真話,唱著真實的心情。

但是在中國,搖滾樂卻被視為“靡靡之音”,遭到高雅文化界的鄙視,繼而被當作腐朽的資本主義的“精神汙染”,受到有關部門的嚴厲禁止。

隨著商品經濟的全麵開展,它又被精英知識界當作商業文化加以抨擊。可是搖滾樂並未受惠於商業、隨著商業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相反倒是受到商業流行樂的強力擠兌。

回顧搖滾樂在中國的發展,可謂四麵受敵,處處挨打,在一些人的意識中,搖滾樂完全是被當作一種敵對的意識形態加以對待的。

一般來說,市民大眾是傳統道德的最強有力的捍衛者,對於任何反常規的行為或生活方式,人們很容易表現出道德的憤慨。

即使服飾上的些許創新也是要引來非議的,那種放浪形骸的新潮藝術形象就更不免成為眾矢之的。

許多人不理解,搖滾樂為什麼非得有那種落拓不羈的姿態?

歌曲為什麼非得這麼唱?

唱的歌沒有什麼不對,但唱的方式不對。

那麼,什麼方式才是對的?

當然就是大眾認可的方式,當大眾都穿灰布中山裝時,西服革履就不對,當大眾都剪掉了辮子,長發披肩就不對,大眾的趣味是無可爭辯的。

有的搖滾樂手為自己辯護,搖滾樂也是一種音樂形式,譬如長發什麼的是搖滾歌手的“行頭”,就像京劇有自己的行頭一樣,恐怕這樣的說辭隻會像阿Q那樣招來趙七爺們的當頭棒喝。

無疑,搖滾樂有自己的方式,但絕對沒有京劇那樣的“程式”,也不可能有自己的“行頭”。

如果說搖滾樂有自己的姿態,那就是與世俗毫不妥協的反傳統的姿態,外在的形式雖然是必要的,但並不一定是完整的,削發不一定為僧,同樣留發不一定就是道士,雖然它們都是非世俗的一種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