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齊仔細想了想,點頭說:“行,具體咋弄你就自己定吧,用人就找四毛。”
“嗯,那我就去弄了,有什麼情況了我再告訴你。”說完,我便出了大齊的辦公室,然後回到我的房間裏,並把四毛叫了過去。
眼看著就到十二月份了,天也越來越冷,如果真在室外擺攤,可不是隻穿得厚實就行的。四毛也覺得不能擺露天攤,他提議說,我們可以搭一個半開放的棚子,裏麵支一個火爐,周圍放兩三張小桌,再加一個烤肉箱子,這樣就不會冷了。
我覺得這個想法不錯,於是就給之前幫我裝修房子那兄弟打了個電話,看他能不能幫我搞定這個活。
那哥們聽完我的意思,立刻開車過來實地看了一下。
他覺得我們在金水華苑門口搭棚子可能不太好,所以我們就在永安街走了走,發現在北橋元社區門口有一片空地,跟附近人一打聽,他們說之前這邊放著幾個大垃圾箱,夏天鋪路的時候把垃圾箱拉走了,所以這地方就一直空著了。
北橋元這邊離金水華苑也就30多米遠,感覺也不是很偏,反正我們也不打算長期幹,所以也沒找任何人打招呼,直接就給了錢,讓裝修老板今天就帶人來弄。
搭棚子的事搞定了,接下來的事就要劉老板配合了,所以我便讓小子送我去封江路口,在那把進度跟劉老板說了一下。
劉老板說他隨時都可以去永安街開工,但是他這家小店並不打算荒廢掉,萬一永安街的生意沒做起來,他還可以回來。這不禁讓我想起顧逸儒斷我們後路的事,所以我也沒強求,就同意他做兩手準備了。
下午,我帶劉老板到永安街實地看了下情況,又帶他去了趟金水華苑,估計一下以現在這樣的客流,到底需要準備多少料。
劉老板始終也不知道我和大齊在做啥,這一聽說我倆就是金水華苑的老板,驚得下巴都要掉到地上了,連對我說話的態度都變了樣。我讓他別那麼緊張,就跟之前那樣說話就行。
可話是這樣說,真做起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劉老板對我的態度始終是恭恭敬敬的,說話的聲音也變小了不少。
雖然我覺得很別扭,但不可否認,從我和大齊進到這條街,進了這家店,我們就再也不是去年那個在街頭混飯吃的無名小子了,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承認。
該考察的事情都考察好了,我就帶著劉老板去了金水的餐廳後廚,讓他把需要采買的配料、肉之類的東西都給負責采購的人說一下,包括了木炭和鐵簽子。
隨後我又跟著劉老板去了一下大世界的廚具批發,花了兩千塊錢買了個八身的高級無煙炭烤箱,這樣就算以後不擺攤了,去開店也一樣能用。
該準備的東西都準備差不多了,我就讓小子開車送劉老板回去,至於今後的生意要怎麼幹,要不要搬到金水這邊來住,就回頭電話商量。
晚上回家的時候,劉老板給我打了個電話,他說他回去商量好了,決定要好好幹這個生意,大概意思就是說,我和大齊都做到這麼大了,肯定不會給他虧吃,所以他也得賣點力氣,好好把燒烤生意做起來。
隔天上午,我讓小子去接劉老板過來,又找了幾個幫廚的,在後廚那裏跟劉老板醃肉、穿串。在他們忙活配料的時候,我則去北橋元那邊看了一下棚子的搭建進度。
裝修老板動作很快,昨天還是一片空地,今天再去,小木鵬已經初見規模了。
小老板一看我去了,立刻笑嗬嗬地迎過來,摘了手套衝我遞了根煙。
我擺手示意不抽了,直接去了木棚那裏看了下。
起支撐作用的八根木方子已經固定好了,四周搭上了厚厚的防雨布,外麵還有一層隔溫的厚塑料布,在木棚中間也按我的要求直了個炭火爐。可以說,木棚弄成這樣已經OK了,但小老板覺得光是這樣不夠美觀,還需要進行一下美化,另外要把路邊攤打造成品牌,招牌也是必不可少的。
於是我就給劉老板打了個電話,問他點名起什麼比較好。
劉老板想了想,提議說:“要不,就叫劉家燒烤?”
我覺得這個名有點太大眾了,但一個路邊攤,起高雅的名字也不合適,於是我就在他這個店名的基礎上稍微加工了一下,對他說:“你聽我這個名咋樣,叫老劉大肉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