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黑洞(1 / 2)

1969年寒冷的北中國,中蘇邊境漫長國境線兩側戰雲密布,雙方集結了包括最精銳的摩托化師團和坦克、導彈部隊,一場兩百萬軍隊的豪賭似乎一觸即發。

三月,‘珍寶島戰役’打響;這場以營連建製為單位的地區衝突,由於發生在兩個超級大國都做好了大戰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因此被認為是二戰後朝鮮停戰以來最有可能成為新一輪世界大戰導火索的戰役。 戰局牽一發動全身,直至最後一刻蘇聯的戰爭狂人們才終於放棄了這一危險想法,而真實的原因卻仍充滿疑團……

時光倒回一年前1968年8月,總參三部技術人員利用特殊偵察手段,獲知了蘇聯軍方的一項絕密計劃。(這項計劃後來曾被美國《華盛頓郵報》披露,詳細內容如下:“據可靠消息,蘇聯打算運用中程巡航導彈,攜帶幾百噸當量的核彈頭,對中國九泉、西昌導彈發射基地,及北京等重要城市實施外科手術式核打擊……”)。總參領導深知這一情報意義重大。由於當時美國正深陷越戰泥潭,國際間力量均衡被暫時打破,促使早就對中國虎視眈眈的另一超級大國蠢蠢欲動。而蘇聯遲遲不敢發動戰爭的顧慮之一,正是因為盡管當時我國軍事現代化程度遠遠落後,但已經有了一支起決定意義的戰略核威懾力量(二炮)。

如果羅布泊受到打擊,中國失去寶貴的核力量,將使整個戰略形勢變得更加嚴峻。如何在蘇聯“第一波核打擊”後,保存中國的戰略核力量?這一迫在眉睫的戰略課題,擺在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黃永勝麵前。

“最危險的地方也可能是最安全的”

時任國防科工委某研究所領導,建國初從海外歸國的著名科學家孫元霖教授。臨危受命被緊急調往黑龍江負責一項絕密軍事工程。臨行前他帶上了自己的得意門生童子川和總參三部的技術員殷澗鳴這兩個助手。

一零七區位於長白山麓崇山峻嶺間的一座湖泊水底,此刻三人身處地下幾十米的施工現場,工程由於意外狀況停了下來。

孫老臉色陰沉:“發生什麼了,為什麼停工?”

“總工,遇到了不明地質結構,鑽不進去呀?”殷澗鳴焦急的說道。

“老師,這一帶的地質情況早就摸透了,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童子川顯然對自己的判斷極為自信。

孫老略一沉吟,“走,看看去。”

三人在工程兵戰士們的簇擁下來到遇阻的隧道前,麵前石壁質地異常堅硬卻連孫老都看不出是什麼岩石。殷澗鳴抹了把臉上的汗水說,“比花崗岩還硬,地老虎蹦了牙才鑽出幾個淺坑,太反常了。”孫老不禁納悶,這裏怎麼會有密度如此大的岩石。

冷戰時期,全國都在“深挖洞、廣積糧”,戰士們早都見怪不怪。可他們並不知道這是一座洞體設計可以預防100萬噸氫彈空中爆炸衝擊和1000磅炸彈直接命中攻擊,同時包含發射井的地下中遠程地地導彈發射基地;將一零八區選址在黑龍江一座隱秘湖底,孫老深知這對於隨時可能爆發的中蘇大戰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軍令如山,形勢不容拖延。孫老語氣沉穩卻不容質疑,“子川,準備預裂爆破”

孫教授是岩石力學權威,當下依據應力分布和爆炸衝擊波衰減理論設計出炮孔最優分類布置,選用專門對付花崗片麻岩的高爆速炸藥組織爆破。

終於,在最後一聲爆破後,石壁被炸開了一個黑窟窿。所有人都驚呆了,那石壁後麵怎麼是空的!

二炮工程團六連尖刀班班長仇富貴主動請纓,“總工,我帶人下去探探”

“恩,做好保護措施,要小心。”

“是”

三名戰士係好繩索帶著探燈走進了深不見底的黑洞,很快他們的身影便消失在了黑暗中。

‘當啷、啷……’洞內傳出一陣東西掉落的聲音。

“仇富貴,聽見了沒有,快回答。”

可任憑戰友們如何呼喊,洞內卻再沒了動靜。

“拉繩子,快。”殷澗鳴擔心戰士安危,下令強行拉回三人。

幾個戰士用力向後一拉,一起摔了個後仰。“糟糕,難道繩子斷了?”

繩子很快被拉了回來 ,完好無損沒有任何被割斷的痕跡。可大家怎麼也想不通,仇班長三人為什麼會自己解下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