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九極道宮(1 / 2)

萬裏平沙,極目望去,一直鋪到天邊,映入眼簾盡是一片蒼莽渾厚的黃。在天和地交接的地方,突兀的聳立著一片片高聳入雲的山峰,在月光下竟泛著青翠的綠光。平沙展展,在月光下像鋪上一層白茫茫的霜雪。連綿的牛欄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如彎鉤一般,遠處看去,竟與山尖離得如此相近,一伸手,仿佛就可以摘去。可謂是:大漠沙如雪,高山月如鉤。

風吹長沙,卷舞直上。在沙漠的上空,平鋪天際的薄雲緩緩移動,在起伏的沙漠上投下巨大的影子——此處的天和地,沙與山,仿佛在亙古的靜默中沉默,似兩個平行的時空、永無交界。

此間,一座名為九極道宮的宮宇便坐落在牛欄山不遠處一山穀之間。

與其說是宮,倒不如說是尋常百姓人家,因為目光所至,一條羊腸小道直通幽曠的山穀,四周高峰環抱,巍峨聳立。向上望去,繁星點點。

穀底蒼鬆亂石,大小不一,參差不齊。石塊大者如小山,巍然不動,小者不計其數,密密麻麻。

山穀之間,環繞著數十座石人雕像,高及常人,刻畫入微,栩栩如生。其喜怒哀樂,皆與常人無異:或坐或立,或躺或奔,或蹙眉苦思,或仰天大笑。千姿百態,各具風姿。隻見四下流泉白石,奇花異草,將這環繞山穀的雕像,點綴得似是真仙下凡。

卻見雕像中間,幾間茅草屋,建在叢竹之間,周圍柵欄圍起,正門處高幾許的石柱頂著一塊殘破石匾,上書:九極道宮。皎潔的月光灑下,照射在這殘破石匾上,散發著冷冰冰的氣息。

夜已深,人已寐。夜風吹過,向上望去,繁星兩三點。平目視之,草屋八九間。在一片祥和靜謐中,隻剩下穀頂的小鷹在盤旋飛舞。穀底蟋蟀的叫聲和花草的芬芳彌漫在夜空中,織成一片柔和的網。那一花一草,一木一葉,像是極力隱藏自己的神秘,給人如夢似幻的感覺。

目今之九極道宮,其祖師可上溯六千餘年之久,甚為悠遠。

何為九極?無外乎諸天萬道,九九歸一。人躋聖境,返璞歸真。合道成神,是與天地同壽。位列仙班,方可日月同輝。

九極道宮開派鼻祖李若水入牛欄山修道時,開宗立派。或許基於此理,遂立下奇怪祖訓:入我道宮者,須有聖人之姿;九為數之極,道可九合一,須傳九人之法。並留下道祖所撰《無量經》、《度人經》、《靈寶經》、《太平經》等無數經卷和大量功法,隨後悟道有成,飛升上界。

而後世道宮門人盡皆謹遵祖訓,不敢違背。時至今日,除去數百年前飛升上界的大師兄,九極道宮門人也僅有八人,皆有聖人之姿。

大漠碧空升金烏,天欲半明半未明。一聲嘹亮的鷹鳴打破了一夜的寧靜,隨後便又再次歸於沉寂。

“嗚哇~嗚哇~”

突然,遠處林中驚鳥四散。

一道繈褓中嬰兒的哭聲再次打破了短暫的寧靜。霎那間,有八道身影聚集在著嬰兒四周。高矮不一,瘦胖有別。

眾人麵麵相覷,這沉寂千年的九極道宮竟出現一名嗷嗷待哺的嬰兒,簡直匪夷所思!

更加可怕的是,是何人將之放置於此?竟瞞過了在場的所有人?眾人可都是世間少有的高手。恐怕這放置嬰兒之人,實力絕對恐怖,不可小覷。

眾人目光看向繈褓中的嬰兒,是個男嬰,虎頭虎腦,煞是可愛。

隻見這嬰兒的脖子上掛著一枚月牙形狀的玉佩,能隱隱感知其中有些奇怪的力量。玉佩內虹光縈繞,散發出微弱的綠光環繞在嬰兒的周身,保護其不受傷害。

翻過玉佩,反麵單字一個“朝”字,流光溢彩,不知是姓還是名。在玉佩的下方,還壓著一枚信封,信封顏色暗黃,質地古樸,幾滴血跡赫然在目。想來這滴血之人,應是受傷不輕。

拆開信封,信紙上寫道:幼學之年,若此子材若明玉,任意雕之。若此子材若朽木,勞請棄之。君可自行定奪。

自此,八道身影其中一人沉思道:“大師兄已飛升上界,二師兄以為該如何處置?”。

這說話之人在八人中排行老三,名叫懷風。年紀二十七八,一身長衫水墨衣,頭戴紫金冠,生的是文秀雅致,端的是風流倜儻。

“自然是留下,莫不成扔了喂了豺狼?”這道聲音雖是清冷,當中卻有憐憫。

“是哩是哩,四姐說的對。這嬰兒看著如此可愛,當然要留下!”

隻見這說話二人,皆為女子。前者名如其聲,名叫冷柔,身穿白衣,青絲齊腰,精致的五官,飄然出塵;後者一襲粉色長衣,明眸皓齒,短發及肩,樣子活潑靈動,名叫靈玉。二者各有千秋,盡顯傾城傾國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