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好和平的第四師團(1 / 1)

本文在第三十五章提起了日軍第四師團,由於第四師團的特殊性,所以作者想特地向大家介紹一下日軍第四師團。

日軍第四師團是日本最早建設的師團之一,二戰中屬於陸軍甲種師團。抗日戰爭時期,日軍有十七個甲種師團,是日軍的精銳。其中最強的便是臭名昭著的第二師團(仙台師團)和第六師團(熊本師團)。而第四師團是最為特殊的一個甲種師團,因為它還有一個特殊的稱號,那就是“窩囊廢師團”。

第四軍團組建於日本的大阪,而大阪是日本著名的商業城市,所以當時第四師團中大部分人是商販,因此也被稱為商販師團。由於大阪繁榮的商業,所以天生就對日本天皇缺少一種其他地區的狂熱的愛。而由於當地政府的苛捐雜稅繁多,使得大阪人民對政府失去敬畏,所以第四師團的士兵受此影響,使得天皇的命令在他們眼裏完全沒有分量。

但不可否認的是第四師團非常的“勇猛”,在他們還沒有上戰場之前,便展現了出來。1933年,第四師團二等兵鬆井因為闖紅燈而與警察發生衝突。師團長為了第四師團的“尊嚴”,毅然決然的砸了日本大阪警察局。

在1939年的蘇日坎門諾戰役中,關東軍總部命令第二師團與第四師團前去坎門諾支援日軍。第二師團接到命令後急行軍,在四天內到達坎門諾加入戰鬥。第四師團則有大量的士兵突然抱恙,以至於留守人員過多無法行軍。為此聯隊長親自坐在診斷室為士兵診斷,這才勉強行軍。士兵們見一計未成便又使一計--消極怠工,使得第四師團用了八天的時間才趕到坎門諾,此時日蘇戰爭已經結束。此戰第二師團傷亡慘重,第四師團完好無損,戰敗之後士氣並沒有低落,甚至還有點喜氣洋洋的意思,其心理素質之強大可見一斑。

徐州會戰時,李宗仁帶領四十萬人逃出了鬼子的包圍圈,在路過蘇皖公路時,發現了第四師團在公路駐紮。李宗仁為擺脫追兵,隻好硬著頭皮穿過蘇皖公路,結果第四師團對其視而不見,不但不追擊,反而埋鍋做飯。(後證實為謠傳,第四師團未參加徐州會戰)並且第四師團還被謠傳曾給共產黨賣過武器,但查無實據。

不過第四師團在抗戰期間並無敗績,其戰鬥力並不弱,但與其他師團崇尚武士道精神有所不同,第四師團崇尚保重身體。其他師團上前線時的口號為:“九段阪見(東京九段阪,靖國神社就設置在此)。”而第四師團的口號則是:“保重身體!”故被其他師團所鄙夷。

在第四師團由三條原則,即“不要付出無謂的犧牲”,“不要參加不合理的戰鬥”,“窮寇莫追”。如果日軍能夠按照第四師團的原則,那麼就不會有抗日戰爭的發生

1945年8月,日本接受無條件投降。此時正在泰國曼穀整修的第四師團快速的完成了投降儀式,與其他不肯接受戰敗的結果正在切腹自盡的日軍不同,第四師團很平和快速的回到了日本。第四師團是回到日本時最麵色紅潤,身體健康的軍隊,他們保留了最完整的物資與裝備,在日軍中實屬少見。回國後的第二天,第四師團的士兵便到美國軍營兜售戰爭紀念品,使得美軍稱其為“愛好和平”的軍隊,如此沒心沒肺,實屬不易。

為此日軍至今依然保持著該師團的番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