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俠說道:“爺駕不知道,門戶之中有五戒,然所表祖德,殘害身體為武林不齒的就是淫。因為學會躥縱之術,夜入深宅大院,見紅樓幼女,深閨少婦長得好,所謂見美色起淫心妄動邪念,當他要越禮胡為的時候這花須有兩根長的,在刹那之間發顫,它一顫就掃自己的眼角。眼是心之苗,當時就能想到,人之姐妹,己之姐妹,就能守正去邪,也就是防止好人起壞心的一道欄杆。”
“啊!”王爺恍然大悟:“老俠的話,本爵頓開茅塞,原來綠林中的規矩也是勸人學好哇?”王爺看著花發怔,又道:“老俠客,這花為什麼非要用兩朵蓮花鑄在一起?”
老俠一笑。“貝勒爺問的真詳細,您問的這些事,在場的老人物都知道。好吧,我就說出來稟明王爺。”季無夜親自倒上一碗茶來:“哥哥潤潤嗓子,說給我們聽聽。”
北俠也不客氣,一飲而盡然後敘道:“爺管它叫蓮花,並沒錯,實際上叫並蒂蓮。相傳在戰國時候,宋國國王名叫偃,他是一個極端暴虐的昏君。有一天他坐著車,去封父之墟遊玩,走到一片桑林之外,發現一位采桑女子俊美無比,思欲霸占,就在不遠處修建一座高台,取名青靈台。宋王偃經常到青靈台上偷看美女采桑,遣人去問,才知這女子本係舍人韓馮之妻息氏。宋王偃派使者曉喻韓馮,叫他把息氏獻給宋王,韓馮一聽心裏十分惱怒,可迫於王命,才與妻子息氏說明此事,問其願否?息氏作詩以對,詩曰:南山有鳥,北山張網,鳥自高飛,網當奈何?宋王偃聞聽勃然大怒,立刻派甲士把息氏抓到青靈台上。他告訴息氏:‘予,宋王也,能富人,也能殺人。若相從當封為後,不從死之。’息氏聽了又以詩相對,詩曰:鳥有雌雄,不逐鳳凰,妾本婦人,不樂宋王。他這詩的意思是:不管是雌鳥雄鳥,也不能總追著鳳凰後邊飛,仰他人的鼻息,別看我是個婦人,並不喜歡你至貴至尊的國王。宋王派人把韓馮抓來殺了。曉喻息氏,你要不聽從我的命令,也一樣殺了你。息氏十分從容道:‘好吧,等我沐浴完了,一定侍奉大王。’宋王傳旨:“準其沐浴。’息氏走進沐浴室,就從青靈台上跳下去自殺了。從息氏身上搜出一張紙條來,上麵有字,請把韓馮和自己並葬,就感恩不盡了。宋王偃豈能答應?不但不給合葬,而且在一條青溪小河的兩岸,把他夫妻分隔埋掉。過了不久,從他二人的墳墓上生長出兩棵樹來,枝葉茂盛,隔著河水枝幹對長,直到扭在一起,越長越粗,不可分開。當地的百姓就給他起名兒叫相思樹。樹上有鳥比翼雙飛,溪內有鴛鴦戲水。在水中還生有很多的蓮葉,長出花來都是兩朵絞在一起,而且兩根相並,人們給它們起名叫並蒂蓮花。這蓮花比為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我們武林的先輩用這花來比喻自己潔身自愛,不要誤入歧途,遺門戶之羞成終身之恨,才叫它守正戒淫花。”
王爺聽得津津有味。當北俠講這事的時候,侯振遠派黃燦把所有弟子都叫來聽一聽。現在講完了,大家無不讚成。季無夜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哪。把守正花收起,黃燦、潘龍把所有的事情都安置停妥,到了六月十四的晚上,王爺齋戒一番。
次日清晨,外麵備好了馬,恭請王爺上坐騎。老少群雄不下百多位,大家上馬,浩浩蕩蕩順著西湖的岸邊小路,人馬雜遝,走過嶽王廟,直奔北高峰下。當初的擂台早已拆除,眾人來到靈隱寺這座馳名全國的古刹,真是宏偉壯觀,金碧輝煌。迎著宏闊高大的山門,有個大影壁,高有六丈,寬有十丈,三座朱紅的山門全開著。
王爺眾人全都下馬,早有夥計把馬全部拉走,刷飲喂遛。正在這時候,廟裏披編打樂器,出來有百名僧眾。為首的是本廟老方丈法元長老,今年已經八十多歲,他身穿黃雲緞子的僧袍,五領四帶三不齊,古銅色的護領黃中衣,厚底黃僧鞋,白綾的高靿襪子。圓臉型,麵色紅潤,兩道蠶眉,壽毫老長,慧目放光,鼻直口闊,一部銀髯飄灑胸前。光頭頂,九塊香疤,分三溜兒,手持引磬,脖子掛著一百零八顆羅漢珠兒。後邊的監寺、齋堂、以及三代僧眾,尾隨於後。
來到王爺的麵前,老方丈跪倒叩首:“南無阿彌陀佛,爺駕蒞臨敝寺,恕過小僧等未能及時相迎。請爺駕寬恕。”王爺伸手相攙:“高僧,此次本爵微服來到江南,也要避人們的耳目,還是不外傳的好。請問我們休息的地方有嗎?”“已經給爺準備好靜室,等爺淨手以後可到大雄寶殿拈香。”
王爺點頭:“大和尚,我看這靈隱寺修在半山,風景很美,可這座廟並不算太大呀。”法元笑了:“爺的眼力真了不起。咱們西湖廟宇甚多,要說大廟就數靜慈寺。大宋朝有位得道的高僧濟公長老,由於長老濟世活人,靈隱寺也就因人而享名,可後來依然歸靜慈寺。到了北方提到濟公長老,名聲甚大,到了咱本地,提濟公長老就不成啦,必須提他的俗家名字——李修緣,人人皆知。”法元和尚說著,率僧眾恭請貝勒爺、眾施主進山門,順甬路往裏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