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都以我父親為榮。
他曾是一位傑出的構想工程師,鳥族構想聚合工程的奠基人與研究骨幹,他最值得自豪的就是僅用五年時間便完成了核心構件多層構想聚合器的技術突破,使構想能源爆炸時代集聚的尖端技術從鰭族那裏搶到鳥族這邊。但後來的事,我不想再提起——聯邦政-府內部的一些人明顯在隱瞞著什麼,隻因為與長人族瘦門嶺的東方麵軍在雲河下遊南岸、溯月灣以西的那場戰役之後,他便被剝奪了工程委員會技術聯席秘書長的職位,下放到聯邦中央檔案館做了個普通檔案管理員。
不過令我奇怪的是,父親從不提起那場戰役與他被撤職之間究竟有什麼關係,更何況戰爭這件事一開始也並不能區分出絕對勝利與必然失敗的兩方,否則也不應稱之為“戰爭”了。可是他在這中間起了什麼作用呢?我不得而知,大部分人也都被隱瞞,也許也會有人和我一樣,心懷猜疑與不甘,但這些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衝淡。
父親很享受在檔案館裏的工作,每天平平淡淡,除了整理文件就是列碼規劃,偶爾還能看到一些有關整個超地世界認知的有趣記錄,有圖文質也有構想質,總之輕鬆愜意。
直到五年後的一天,聯邦軍事研究院送來一批檔案,是構想質檔案,父親整理歸檔時發現到其中一段所謂“記錄”,不禁讓以前隱忍在心中的念頭重新泛起。在之後和我透露過一些檔案中所“記錄”的東西,也讓我開始注意到曾經發生過,卻被人所篡改或是故意遺忘的那段說不出是什麼色彩的歲月。
雲河下遊南岸、溯月灣以西是一片盆地,屬於長人族聯邦與鳥族聯邦的領域分界點,西邊長人族居民管這地方叫“窪涸之地”,意思是水多了便是沼澤,無水便是幹涸的不毛之所,至於決定水多水少的是什麼,沒有人知道,隻知道那裏一年中百分之九十的時間裏都處於幹涸狀態,隻有夏末秋初的一段時間那裏會成為沼澤。而水究竟從哪裏來的,一直是個謎。況且那個地方靠近長人族、鳥族、鰭族、麋源族四個族群控製區域的邊界交錯地帶,也不會有哪個族群的人特意去那裏研究這個自然現象。鳥族人尤其厭惡那個地方,即使在幹涸時期,都彌漫著一層難聞霾氣繚繞在整個盆地上空。鳥族人最多隻在盆地東南邊靠淺海的謐洛山一帶活動,不會再往西去。也就是這裏,長人族的東方麵軍與鳥族防衛部隊七個大隊進行了一場時間跨越超地紀元1252年與1253年的漫長戰役。
那場戰爭長人族人命名為“窪涸大捷”,而父親看到鳥族聯邦軍事研究院所記載的名字是“謐洛山之戰”。
戰爭一開始,長人族聯邦的東方麵軍就如狼似虎地從瘦門嶺奇襲而來,不顧窪涸之地的毒霾,人員損耗甚重,極速行軍到達謐洛山山腳下。雖然鳥族聯邦的防衛大隊也有在謐洛山布防的部隊,但僅有一個大隊的兵力,況且本身也並不擅長防衛戰,隻被東方麵軍的先頭部隊一次猛攻便將山腰防線與十字瀑布高地丟失。東方麵軍先頭部隊一鼓作氣拿下了謐洛山西側的各個要塞。
而守衛山頂要塞的一個鳥族小隊誓死不退,打下了長人族先頭部隊的幾次猛攻,為謐洛山東側從環界半島調來的七個主力防衛大隊爭取了時間,有四個大隊迂回至謐洛山南北兩側,夾擊長人族東方麵軍的先頭部隊,使其損失慘重,不但奪回了剛被占領的謐洛山西側的幾個要塞,還加固了山肩防線。
直到長人族的東方麵軍主力聚集至山腳下,與敗退回來的先頭部隊彙合,開始了第二次強攻謐洛山。此間戰事十分焦灼,就算是一處山腰間的小型要塞,也幾經易手。
戰爭曠日持久,自1252年秋末一直到1253年初春,鳥族逐漸對如此的消耗戰力不從心,又本身不善於防衛作戰,直到當年的春中月底,謐洛山防線上的各要塞防衛開始鬆動,到三月初時,長人族東方麵軍又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攻堅戰,鳥族聯邦防衛軍四個大隊的陣地丟失,指揮官迫不得已隻好下令撤退,放棄謐洛山,在環界半島築起防線,又增調了兩個大隊的支援兵力,死命擋住了東方麵軍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