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城,就是後世安.新.縣的安州鎮。
在以前,這裏的確是一座城,背靠大河,這裏田地的產量還是不錯的。
但隨著連年的戰亂,短短數十年內,葛城數次易主,百姓不斷流失,趙軍在這裏也以駐軍為主。
大河到了這裏,由南北向轉為東西向,然後直接彙入大海,這是趙國的橋頭堡,也是燕軍南下最難攻打的一個點。
渡河作戰,趙軍的優勢實在太大了。
但是趙軍卻主動的放棄了這個戰略位置,將其白白送給了南下的燕軍。
“郡守,燕軍已經過了大河,隻在葛城留下少量部隊,餘下的全部奔向武垣。”同樣的,各種斥候帶回來的消息,也在不斷的傳到李衛這裏。
與劇辛想象的有些不太一樣,李衛的確沒有拉攏性的去跟前線將領接觸過,也並沒有大張旗鼓的去要求他們聽從自己的命令。
但是在上任之初,李衛卻是給每一位師帥都寫了一封親筆信。
如果燕軍不難下,那麼什麼問題也沒有。
但燕軍南下了,這也就意味著李衛先前的猜測成真了。
人的名,樹的影,李衛近段時間在軍中的名氣本來就不小,基層的士兵隻知道跟著李衛打仗能賺錢。
但高層的一些將領,卻很清楚李衛這幾仗是怎麼打的,雖然一些細節無法得知,但每一仗都是以弱勝強,且自身的損失並不大,這就很說明問題了。
現在李衛預言成真,更加進一步的顯示了李衛對於整個局勢的判斷以及掌控能力遠超他們這些人,更加證明了李衛的名氣,並非是吹出來的。
於是就有了現在的這一幕,劇辛自以為他打聽到了一切他想聽到的消息。
但卻不知道,他聽到的一切消息,都是李衛想讓他聽到的,都是李衛想讓他看到的。
曆史上龐煖領兵都能讓劇辛大意,現在換成了自己這個劇辛並不熟悉的無名小將,李衛實在想不出來,劇辛還有什麼理由不大意。
結果,自然與李衛預想的一樣。
這個計策並非最完美的,也有很多漏洞,不說是李牧或者廉頗,就算讓司馬尚,甚至是被廉頗打的不知去向的樂乘都能看出來這裏麵有詐。
但過於自信的劇辛,卻根本不在乎這些。
“傳令韓瑜,明日天亮,主動出擊,切斷敵軍退路,奪回葛城!”李衛當即下令。
戰鬥最快也要到明天中午才能打響,但古代作戰不是現代作戰,最起碼通訊手段就存在著差異。
這對於將領的要求就更高了許多,比如說李衛現在下的命令,這道命令沒什麼問題,但問題又很大。
韓瑜所率的隻有一個師兩千五百人,這點兵力是遠遠不夠固守的,所以,這道命令想要完成,就需要完成一個前提,那就是李衛率領的主力,在武垣戰場擊敗劇辛所率領的燕軍主力。
而且還必須是大勝,打的燕軍潰敗。
若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結果,那麼韓瑜率領的一個師,基本就要拜拜了。
若是以前,李衛自然沒什麼把握,但是現在,三千精銳就在麵前,李衛有信心正麵擊潰劇辛的主力,況且還是以逸待勞。
翌日中午,劇辛率領的三萬先頭部隊已經抵達武垣城北十餘裏處,斥候甚至已經摸到了武垣城下。
“斬!”
李衛大手一揮,早已準備好的刀斧手大手一揮,一顆人頭瞬間落地,穿著將軍服的無頭屍體掙紮著落下。
隨後,一麵翟字將旗隨後落下,取而代之的,是一麵蕩字將旗,與一顆被掛在武垣城頭的人頭。
“翟將軍,去吧!”李衛微微一笑,對著那本該死去的將領說道。
“郡守果然智勇雙全,亮願追隨郡守!”翟亮朝著李衛拱手行禮道。
從一開始,劇辛就在李衛的設計中進行著,翟亮等人更是看的目瞪眼呆,沒想到,敵軍都已經兵臨城下了,李衛竟然還要施計。
而這一招被李衛稱之為瞞天過海。
被斬殺的那位趙軍師帥,並非真的是師帥,而是被捕獲的燕軍斥候,將其換上了趙軍的將軍服,用來蒙騙劇辛的耳目。
那麵蕩字旗,代表的是李衛的心腹蕩夫,但真正站在將旗下指揮的,則依舊是翟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