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遊南山劉邦得寶劍(1 / 2)

第一回 遊南山劉邦得寶劍 設筵宴呂公獲佳婿1

詩道:

楚河漢界立兩軍, 枰紋方尺起戰雲。 運籌帷幄鬥智勇, 胸有兵將百萬雄。

此乃人所作象棋詩也。說是兩方棋手博弈,楚河漢界各自一邊,憑智靠勇於方尺之棋枰上捉對廝殺,弄出個勝敗輸贏來。北宋大家程顥,亦有詠象棋詩一首,道是:

大都博弈皆戲劇,象戲翻能學用兵。車馬尚存周戰法,偏裨兼備漢宮名。中軍八麵將軍重,河外尖斜步卒輕。卻憑紋楸聊自笑,雄如劉項亦閑爭。

看官一讀便知,此說象棋乃是楚漢故事演化出來。然象棋之博弈尚是心中戰事,從大裏說隻是博個高低勝負,往小處講也隻是圖一樂趣。卻不知,那楚漢相爭實是真博弈,項劉兩家五年的紛爭相鬥,打裏頭引出無數精彩故事,顯露無數英雄人物,直叫後人看了心中澎湃,歎為觀止!

作者不才,閑遐無事,把司馬遷《史記》弄來一讀,頗有心得,自覺魯迅所言它乃:“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實是不虛。《史記》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書,洋洋灑灑,自五帝始至漢武帝止,其史也長,其事也繁,其文也奇,令人叫絕!後人說讀罷《史記》一書,再看《三國誌》,味同嚼蠟,誠信哉!

人觀《史記》,恍若觀一龐然物。作者今日,但拮取前漢那段史來做一篇文章。精不精彩?好不好看?盡在眾看官眼中。

書歸正傳,話說上古時黃帝與蚩尤在涿鹿大戰,黃帝得首山之銅命名匠煆造軒轅劍,擒蚩尤而誅殺了他,於是得尊為天子。其後,曆五帝至周,經春秋戰國,各朝王侯霸主,皆請能工巧匠鑄煉良劍,以彰顯其位尊且威。越王允常使歐冶子鑄名劍五把,取名:鈍鈞、湛盧、毫曹、魚腸、钜闕;吳王闔閭用幹將采五山之精鐵,六合之金英,侯天伺地,妙選時日,仿其師歐冶子之技,爍身以成神劍一雙,一為“釬鏘”,一是“鏌釾”;又有楚昭王命風胡子求劍,得傳世之劍有三:號龍淵、太阿、工布。到了秦,有鑄劍之人公孫冶,揉天下百種精石,曆經八年鑄出一劍,其劍出時,烏雲密布、狂風四起、雷雨交加,秦王宮殿為之震動。公孫冶見了,大驚失色,跌足長歎道:“此劍既出,天下必將大亂,我公孫冶遂成千古罪人也!”慘然一笑,乃橫劍自剄。再看那劍時,飲血而泛起紅光一道,竟破天而去,不知所蹤。

閑話少敘。話說秦三十七年暑天,始皇帝駕崩於沙丘宮,第五次東巡途中。中書令趙高竄通丞相李斯,密謀矯詔,假命殺了公子扶蘇、大將蒙恬,然後回鹹陽,立十八子胡亥為帝。胡亥登極,是為二世皇帝。九月,把始皇帝安葬在了酈山。

說到這酈山,乃秦嶺的一個支脈,在鹹陽東邊,東西綿亙五十裏,南北寬約三十裏,山上鬆柏長青,壯麗翠秀,似一匹青蒼躍動的驪駒而得名。當初,始皇帝為太子時,便已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決意要在那裏建成一座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長眠之所。一登位,即派人將酈山挖通。及至掃滅六國,一統天下,又從各地征來徒役七十餘萬,開始修築。所建工程極其浩大,先鑿地三重,又灌注銅水,再將縫隙填塞,然後把棺木放置在內。修築罷,再看整座陵墓,猶如皇城一般,不僅造了宮觀,還設置有百官位次,更不用說甚麼稀奇器物、珍寶怪石,擺得到處都是。防有人盜挖,卻叫工匠製造了無數巧機關。墓內頂壁繪有天文飾象,下置了地理圖形,且拿人娃魚油做成火炬,以保不滅長明。最為奇的,是那墓中,用水銀做成了江河大海和百川之狀,靠一架機器遞相灌送,來回在內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