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極刑,以滅九族最狠,九族被滅,整個家族也就算徹底在世間除名。
比滅九族輕一些的,就要數滅八族,七族了。
不過,古時候的皇帝一怒之下,就喜歡滅人九族,不給其後人留下一絲念想,毫不在意這一二三的差別。
但那新皇帝卻有些意思,隻滅了那大臣的三族。也就是說除直係親屬外,還能有些嫡係留下,不用導致全族被滅。
而那大臣之所以沒在死後留下名聲來,當然,能留下的也是罵名,但若不是秦檜和珅那般大奸大惡之徒,世人罵著罵著也就忘了。也是因為他死因不好,甚至死後還禍及族人,所以其名聲才沒有在後世子孫中傳揚開來。
世人也大多不知,劉家祖上曾出過這麼一個了不得的大人物,曾位極人臣般的存在。
也是年代久遠,血脈傳承曾出過斷層,或是一些其它的變故,所以導致劉氏後人,對劉家祖上的事跡耳熟能詳的也不多。
而劉良臣出生的年份,甚至比那位大臣還要早,他們就更不知道這究竟是何許人也了。
也是通過查詢族譜,才能夠最終確認,劉良臣就是他們的祖先之一。
其輩分竟比他們的太祖還要高,你想想,他們的家族記憶也隻是從太祖那一輩才開始,又怎麼會知道比太祖還要高出不知多少個輩分的人的存在呢?
但在我想通這些後,隨即便有新的問題冒出。
就是劉氏後人,在這幾百年的傳承中,為什麼就再也沒出過一個像模像樣的人來呢?
如果有,劉氏後人就不會偏居一隅,過這種鄉村生活,而應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物質和生活環境,都跟著水漲船高起來才對。
還是劉良臣和劉良臣之後那幾位大官,掏幹了他們的祖上留下的福蔭,致使他們不得不重新進入了積累的過程。
是的,祖蔭這種東西要靠積累。
隻有厚積才能薄發,在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其家族才可能有能人出現,如若不然,那就是還尚在積累的過程。
我將我的想法說給白銘聽,得到對方的認同,她深思熟慮說道,“風水這種東西,是玄之又玄的存在,你也不知它究竟會出現怎樣的變化,可能上一輩還窮困潦倒,風水改變後,下一代就大富大貴起來。”
“但有一點你說的比較對,就是無論風水怎麼變,它的量是恒定的,這一代想改變現狀,過上人上人的生活,那必將透支下一代或者幾代的氣運,所謂富不過三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當然,也有隻為了自己,不顧後世子孫死活的人在。”
“你的意思是說,這劉氏後人之所以名聲不顯,是因為他們祖上風水出現了變化。”
“對,大概也可以這麼說,但導致後人仕途不顯,家境貧寒的原因不止這一種,也可能是後人懶惰,不思上進,也就是所謂的基因遺傳也能起很大作用,但歸根結底,原因都在風水二字上。”
這邊我和白銘正在討論劉氏風水的問題,假道士在族長的陪同下,已經著手準備起祭祀前的一些儀式,並已擺好了一個祭壇,看到我和白銘出現後,便揮手讓我們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