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世界末日種子庫(2 / 2)

雖然對方隻是影子,但那一瞬間,林軒還是感知到了蔣錫礽體內蘊含的巨大力量。

在那部災難電影中,蔣錫礽作為一個演員,很好地演繹了絨布寺老喇嘛的角色,麵對滔天洪水,鎮定自如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敲響警鍾,傳告四方。

那也許是地球人能夠發出的最後一種聲音了,自那之後,大洪水吞噬一切,連地球最高點珠穆朗瑪峰也沉入水下。通常意義上說,那樣的鍾聲被稱為“喪鍾”。喪鍾鳴響,代表著死亡的最終降臨。

正因為蔣錫礽是個有著“內心巨力”的人,才能通過攝影機和銀幕讓每個觀眾都感受到這一點。電影中,他是小小的配角,但在生活中,他無疑卻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主角。

“他沒有留話,不過魏夫人從‘諸葛孔明八陣圖’上探知,魏先生去了北極圈。”林軒不動聲色地後仰身子,避開蔣錫礽如金剛猛撲一般的氣勢。

蔣錫礽的情緒立刻變得煩躁而激動:“好好好,他終於肯來了,我以前就跟他說過,大毀滅即將來臨,如果不留退路,將會死無葬身之地。他有沒有帶著太太和女兒一起來?還有那隻大鷹?現在好了,在這個世界上我唯一看得上的智者就要來了……”

江湖上都知道,魏先生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夫人、女兒,作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他可以為了這兩個人犧牲生命。

現在,林軒可以確定蔣錫礽身處北極圈,這種高級的全息投影技術一定是對方留下來的,應該是之前已經與魏先生達成了某種約定,可以隨時保持聯係。所以,一聽到魏先生去了北極圈,蔣錫礽便興奮之極。

轉念再想,林軒不明白蔣錫礽為什麼會提到“太太、女兒、大鷹”,因為這不像是探望朋友、談論工作,而像是舉家遷移、千裏逃難。

林軒試探著問:“蔣大師,請教你的前世是誰?你來自哪裏?姓甚名誰?你如今為什麼會被囚禁在一個苦寒之地?”

沒想到這句話令蔣錫礽十分錯愕:“什麼囚禁?你說是我被囚禁?哈哈哈哈,可笑,可笑,我能被什麼人囚禁?”

林軒察覺問題有誤,隨即改口:“大師,請恕在下愚魯,您現在所處的是什麼位置?”

蔣錫礽的回答直接將林軒的心拉下了冰河:“我在挪威北極圈的‘世界末日種子庫’裏。”

那個位置應該是在挪威北極圈地區一個極為孤立的小島上,“世界末日種子庫”的正式名稱叫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最多可以存儲22.5億顆種子。目前該種子庫已經對75萬種不同的農作物種子進行了備份,即使麵對核戰爭或者小行星撞擊地球等毀滅性災害,人類依舊可以憑借該種子庫中的儲備重建家園。該種子庫深藏於挪威斯瓦爾巴群島上山體永久凍土層中,所處的位置比該地區曆史最高海平麵的海拔還要高。大門完全封閉後,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中的種子都保存在零下18攝氏度的超低溫環境中,而且都封裝在真空包裝之內,以保證隔絕氧氣和最大限度地降低新陳代謝活動。在向山體內部延伸125米長的隧道盡頭的儲藏室中,環境溫度即使沒有經過人為降溫措施,也不會高於零下3.5攝氏度。那些至關重要的儲藏室代表了未來農業生存發展的機會,全球幾乎所有農作物的種子都會搜集到這裏進行備份保存。

林軒幾年前就讀過該種子庫的資料,沒想到今日會在與蔣錫礽的對話中提到。

挪威在聯合國的指導下籌建該種子庫,是本著“為後代留下種子”的思路。

在數年前的一份報道中,林軒讀到過挪威首相說過的一段話:“大毀滅終歸要來,無論是在文藝作品中還是在世界各國各族的古老經書中,都預言了同樣可怕的結局。在大毀滅到來前,我們要做什麼?是建造電影中的諾亞方舟漂流海上?是躲進地底岩穴苟延殘喘?是發射飛船到外太空去隔岸觀火?不,都不是,我們是地球人,地球使我們的家園,是孕育我們、締造我們的根係。所以,大毀滅到來之前,我們要做的,就是保住地球人的根係,讓它永遠存在。我們一代人的生命是極其渺小的,隻有六十年到一百二十年之間這短短的過程,犧牲這一代人,創造我們的根,比任何事情都重要。那麼未來,到我們臨終之前,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我們是地球人,我們給未來留下了地球的種子。”

一瞬間,林軒明白蔣錫礽要躲在全球頂級種子庫的原因了,因為即使下一步其它各大洲相繼發生星球毀滅級的戰火浩劫,種子庫也將毫發無損。隻有這裏能讓蔣錫礽免於死亡,獨活於地球之上。

這種逃過大毀滅的自救方式,比傳說中的“諾亞方舟”更篤定易行。

如果您覺得《觀藏生》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20/202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