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上可以搜索的網頁變得愈來愈多,而網頁內容的質量亦變得良莠不齊,沒有保證。所以,未來的搜索引擎將會朝著知識型搜索引擎的方向發展,為搜索者提供更準確及適用的數據。
如今是互聯網為王的年代,如果沒有搜索引擎,人類將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失去方向,造成網絡大擁堵。
林軒想到這正方體平台上連接著那麼多繩索,這也是一種“搜索引擎”的形象。各種線路連接至此,此地又輻射出各種線路,連接著其它各個地方。
“我的問題是,你是誰?”林軒問。
“我是我,我本來是沒有名字的,但你可以依據著地球上的習慣,稱呼我為‘先知’或者是別的什麼預知未來的人。”那聲音說。
一說到“先知”這個詞,林軒就知道下麵不必問了。
“先知”一詞,是指大徹大悟的智者,亦指了解宇宙萬物運行規律的人。他們認識事物在眾人之前,對某件事物認知水平達到極深程度。宗教中受神的啟示而傳達神的意旨或預言未來的人也稱“先知”,他們能夠深刻剖析任何一種事物,是了解這個世界上萬事萬物最根本原理的大智慧者。
中國古代典籍中,無數次出現“先知”之名。
《孫子?用間》中說: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
《史記?龜策列傳》中說:聖能先知亟見,而不能令衛平無言。
《北齊書?蔡儁傳》中說:( 儁 )與 遼西段長、太原龐蒼鷹 俱有先知之鑒。
清昭連《嘯亭雜錄?朱文正》中記載:時鮑雙五病劇,餘向公惋惜,公岸然曰:‘彼祿命方長,安得驟死?’若實有先知者。
《孟子?萬章下》中說: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
漢桓譚《新論》中說:天下神人五:一曰神仙,二曰隱淪,三曰使鬼物,四曰先知,五曰鑄凝。
既然那虛空中的聲音自稱為“先知”,則它能“無所不知”也就不足為奇了。
那麼,果真從它這裏能夠獲悉一切謎題的答案嗎?包括地球軸心在內的一切問題是否都能迎刃而解了?
據林軒所知,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等宗教都有先知這一概念。
在宗教信仰領域,先知對未來的描述來自於造物主的神示,這點和卜卦算命截然不同。中文裏對先知概念的使用常見於指稱伊斯蘭教中造物主安拉派遣到世界各地的眾使者,《古蘭》中列舉的使者先知有25位之多,並暗示還有很多未被提名的先知。
眾所周知,《古蘭》認定的人類最後一位先知是穆罕默德。
如果您覺得《觀藏生》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20/202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