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甲骨文繩索(2 / 2)

甲骨文已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所以有人認為,中國的書法,嚴格講是由甲骨文開始,因為甲骨文已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

林軒在古代中國漢字方麵有很深的造詣,所以隻用了半個小時,就能大略明白文字的含義。不過,他閱讀到的都是離懸崖五米以內的文字,即眼睛能夠看清的最大範圍。再向深處去,文字就模糊不清了。

他試著撼動繩索,試探它的結實程度,思忖著是否能沿著繩索到濃霧中去。

除了繩索,前麵已經無路可走。原路返回的話,更是遙遙無期。所以此時此刻,他隻能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顧名思義,甲骨文應該是刻在龜甲上,但這些文字卻是刻在動物筋絡上的,在已經發掘的古代墓穴中,這樣的刻字方式從未有過。

以龜甲來占卜是古代的一種大事,王室貴族上自國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如祭祀、氣候、收成、征伐、田獵、病患、生育、出門等等,無不求神問卜,以得知吉凶禍福決定行止。於是,占卜成了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朝廷設置了專門的機構和卜官。有刻辭的甲骨,都作為國家檔案保存起來,堆存在窖穴之中。因此甲骨上的卜辭成為研究商代曆史的第一手材料,它反映了從公元前1300年到公元前1000年的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

《禮記?表記》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

由此可知,殷商時期,國王在處理大小事務之前,都要用甲骨進行占卜,祈問鬼神,事後將所問之事契刻於甲骨上。商亡之後,占卜在周代逐漸絕跡,其文字也逐漸不為人知。

以龜甲占卜的學問極其深刻,相當於一名手相大師從客戶的掌中紋路上尋找對方的生命密碼一樣。

對此,林軒隻懂得皮毛而已,所以沒必要拿出來自曝其短。

商代統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內會不會有災禍,天會不會下雨,農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勝利,應該對哪些鬼神進行哪些祭祀,以至於生育、疾病、做夢等等事情都要進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誌和事情的吉凶。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烏龜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通常先在準備用來占卜的甲骨的背麵挖出或鑽出一些小坑,這種小坑甲骨學家稱之為“鑽鑿”。占卜的時候就在這些小坑上加熱使甲骨表麵產生裂痕。這種裂痕叫做“兆”。甲骨文裏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樣子,從事占卜的人就根據卜兆的各種形狀來判斷吉凶。

“如果龜甲可以占卜,那麼這繩索的每一扣是否都可以占卜吉凶?當初在繩索上刻下這麼多甲骨文的前人去了哪裏?會不會就在那團濃霧之中?現在,我是否應該追尋著前人的腳步,垂下懸崖攀援繩索前進,直至穿過迷霧?對了,一定是這樣!”他望向繩索與迷霧交界處,很明顯的,繩索在緩緩顫動。四周沒有風,能夠令繩索動搖的,大概隻有隱藏在迷霧中的生命體了。

這一刻,林軒沒有絲毫躊躇,隻剩一顆不死不休的勇士之心。

如果您覺得《觀藏生》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20/202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