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相信,前蘇聯與近代俄羅斯也擁有自己的國內尖端物理實驗室,水平並不於歐美。我們的科學家從蜘蛛網中的‘十六向遊絲’結構得到啟發,尋找到了以太存在的痕跡。歐美科學家掃描地球時,我們也正在用各種更為先進的儀器掃描地球,因為這星球不屬於歐美幾個國家,而是全球人類所共有,任何一個國家都應該擔負起研究它、捍衛它的責任來。”堂娜繼續向下說,但有點顧左右而言他的意思,並沒有把林軒想要的答案說出來。
“我想知道‘以太’的其它情況,比如說,它將給人類帶來什麼?是恐慌還是驚喜?是噩耗還是喜訊?”林軒追問不止。
“它將顛覆地球人對世界的所有看法,比如我們知道,每個人的周圍都有空氣,而空氣中含有非常複雜的成分,主要由 78%的氮氣、21%氧氣、0.94%的稀有氣體氦、氖、氬、氪、氙,0.03%的二氧化碳,0.03%的其他物質如水蒸氣、雜質等組成,但是現在,我們得知,以太也存在於空氣中,或者說,長久以來被人類定義為‘空氣’的東西,正是以太。”堂娜回答。
林軒的反應極快:“那樣說來,隻不過是把空氣換成了另外一種名稱罷了,人類生活的本質並未被改變,不是嗎?”
空氣是人類每天都呼吸著的“生命氣體”,它分層覆蓋在地球表麵,透明且無色無味,主要由氮氣和氧氣組成,對人類的生存和生產有重要影響。經分析,空氣的成分不是固定的,隨著高度的改變、氣壓的改變,空氣的組成比例也會改變。在科學不發達的年代,人們一直認為空氣是一種單一的物質,直到後來法國科學家拉瓦錫通過實驗首先得出了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結論。19世紀末,科學家們又通過大量的實驗發現,空氣裏還有氦、氬、氙等稀有氣體。在自然狀態下,空氣是無味無臭的。空氣中的氧氣對於所有需氧生物來說是必須的,包括人來說,所有動物都需要呼吸氧氣。此外植物利用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是近乎所有植物的唯一的碳來源。
假如簡單地把“空氣”叫做“以太”,對於人類的生活並沒有太大改變。
“沒錯,換湯不換藥的話,的確毫無影響,但空氣不是‘以太’,那是一種全新的物質,就像月球塵埃、火星岩石一樣,無處不在,神秘莫測。比如現在,你以為我是處於海洋之中,但我很清楚,這裏沒有水,隻有以太。正因為有這種東西,人類才可以脫離呼吸係統,偶爾地單獨靜一靜。”堂娜苦笑起來。
那個洞口中,隻露出她的臉,按照常識,如果她是在水中的話,那麼水就會從那洞口噴湧出來了。
林軒低頭沉思:“既然以太能代替水,則潛艇也能生存在以太裏,對不對?”
他一直覺得,那神秘的二戰德國潛艇沒找到,總是心腹大患。
堂娜回答:“沒錯,而且它就在我腳下。”
如果您覺得《觀藏生》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20/202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