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大鷹在降臨地球之後,早就做過類似的“傻事”,就是當年的“巨人誇父逐日”傳說。
上古神話中的“誇父逐日”一篇出自於《山海經?海外北經?誇父與日逐走》與《山海經?大荒北經》,原文為:誇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文中的“誇父”,即今日之大鷹,而他追逐的也並非朝升夕落的太陽,而是那艘能夠不借助動力而虛懸空中的巨船。那是他立足的根本,失去船,就失去了生存的力量。原始人無知,才會將他的無休止奔跑,曲解為“追逐太陽”。以他的智商,早在萬年之前就明白“日心說”的真理,何須追逐不止?
曆史上,還有很多有頭無尾的神奇故事,都是因大鷹而起。比如秦始皇掃**、兼天下、築長城、通直道、書同文、車同軌、統度量,完成了他的統一中國大業後,於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收繳天下兵器,冶鑄了12個重各千石的大銅人,立在阿房宮的前殿。銅人原型,即是這幫助秦始皇一統天下的大鷹。
丁峻化身為大鷹之後,等於是在幾分鍾之內重走了大鷹的曆史,從對方抵達地球一直到今時今日。所以,他能體會到大鷹當時為了改變體內基因來適應大祭司雪擁藍,費了多久思量,才痛下決心,放棄了近乎於神的“大鷹”身份,而是低下頭來,借《易筋經》之力,徹底地改變自己。
一旦改變,即宣誓放棄“神族”身份而進入“人族”,一切異能逐漸退化。他曾為“愛”而殘虐眾生,又為“愛”而放下屠刀,回頭是岸。這種“為一人而放棄永生天下”的豪邁情懷,又豈是區區一個平西王吳三桂所能相比的?
丁峻原諒了大鷹的一切,包括對方在巨船上出手弄裂船艙險些致他於死地的那件事。
與大鷹之不死相對應的,就是九尾狐的“死”。大鷹在六道輪回中以“第三隻眼”的力量追逐各種身份的她,日夜辛苦、萬年奔波卻不得善終,這豈非又是一種更絕望、更悲哀、更可怕的“誇父逐日”?可笑世人,隻看到了神仙們“不死”的好,卻沒人細察“不死”背後的痛苦。
萬年以來,地球上的變化從未停止過,滄海桑田,幾度轉換,千回百轉,蔚為壯觀。隻是,這些供文人墨客們憑吊、懷念、指點、吟詠的曆史浪花,沒有一個心愛的人陪他一起欣賞,又有什麼價值呢?
所以,在著名的“印度死丘”,大鷹因為化身為摩亨佐達羅城女城主斯塔朵歌的九尾狐之死而直飛九天之上,然後飛墜而下,造成了超過核彈襲擊的廢墟地貌;在古代俄羅斯的通古斯地區,他因化身為“高加索玫瑰”的通古斯王國公主莎拉婭之死而飛撞群山,引發毀滅性的大爆炸,同樣,王恭廠大爆炸,則是因失去了化身城中第一女樂師寶絡珠,大鷹才狂性大發,點燃了地底的天然沼氣。
追逐愛,卻得不到愛,這就是大鷹的命運。
如果您覺得《觀藏生》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20/202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