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防盜章 為此, 公子沐笙隻得另辟蹊徑, 上疏周王,請行「察舉製」。
「察舉製」朝議了半年之久, 再三更改後才得以施行。去年秋,周王終於下求賢詔, 允許鄉紳,賢良,官員自下而上推選士族中被忽視的庶生子第, 不問門蔭資曆, 以郡為單位各推選一人,再通過考核, 選出前三位為“孝廉”, 以堪朝廷重用。
同年,周太子洛鶴戰死沙場,年幼的她痛失大兄,悲傷成疾, 險些撒手人寰。
重病初愈的她,在公子沐笙的殿前,頭一次瞧見通過層層選拔送來參考的劉崢, 劉崢的眉目, 同太子洛鶴有兩分神似,許是思兄太甚, 她竟同瘋了一般的起了移情作用。彼時, 滿心滿腦想的都是她要劉崢!明明是無關男女情愛的霸占強求, 年幼稚嫩的周如水卻以為是一見鍾情。
周如水是個死心眼的姑子,認定了自個心喜劉崢後,便對他全盤信任,為他做盡了她所能做的一切。最後,自然是狡兔死,走狗烹,落得了一個國破身亡的下場。
當今世上,最是講究門庭出身,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秦元劉家雖是士族,卻也隻能排在末等。在世居鄴都的貴族們看來,秦元劉氏,不過是個提不上台麵的鄉野小族。秦元劉氏的庶子劉崢,就更是個鄉下來的鄉巴佬了。
所以,劉崢日後的顯赫高貴,那一步步的平步青雲,他自己雖功不可沒,但到底,都是周如水利用帝王家滔天的權勢,為他步步鋪路,處處留名所換來的。
這一年,秦元劉崢方才高中,平日裏深居宮闈不聲不響的周如水便放言道:“天下名士,虛懷若穀者甚多,才高如秦元劉崢者,屈指可數。”一時間,鄴都嘩然,世人本就對破格選出的這幾個庶子孝廉很是好奇,周天驕再一發話,好事者不禁奔走相詢,都問這才子劉崢是誰?此間少年,到底是何許人也?
此後,周如水更是毫不避諱她喜劉崢。她二兄公子沐笙為此,還三邀劉崢入宮。公子沐笙乃周王嫡出二子,周如水親兄。他六歲遊泰山時,曾言:“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這一言,引得天下名士交口稱讚,一時之間便被傳為佳話。以賢德為天下道的公子沐笙也看重劉崢,就叫劉崢更是麵上貼金。
而劉崢此人,能夠出類拔萃被選拔成孝廉,自然也不簡單。一直以來,他都很是懂得如何因勢倒勢,叫人對他刮目相看,再謀一個好聲名。
在周如水的記憶中,這天,為了給劉崢造勢,她早早就放言,要親自出城迎他劉崢歸鄴。之後,她便真搶在了眾人前頭,攔在了南城門前親迎他入門,更為他繞了半個鄴都送他回府。可當時的劉崢,明明沾沾自喜,卻還擺出了一副不受的模樣。他在眾人麵前惺惺作態,嚴辭拒絕了她的好意。
此事過後,秦元劉崢的聲名更赫,眾人皆讚他有君子氣度,在盛名皇權之下仍舊不卑不亢。但她周天驕,卻成了自降身份,毫無眼色的笑柄……
念及此,周如水秀眉微蹙,不由苦笑了一下。
她知道,當下,劉崢縱然已中了孝廉,仍隻是個末等家族的庶子,他還沒有實權,秦元劉氏也尚未舉家遷進鄴都。她要做的,就是在世人麵前撇清與劉崢的關係,再通過二兄斷了劉崢在朝堂上的前程,如此,劉氏一族的命運可改,周國,便也就少了一個敵人。
這頭,周如水還來不及細想,夙英的聲音便已從簾外傳來,她輕快地道:“女君,秦元劉氏的車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