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尚方寶劍(2 / 3)

黃立極把朱由崧遞給他的煙卷拿到手裏,打量著通體雪白的香煙,不禁說道:“這煙草自傳入我中華以來,民間種植、吸食已蔚然成風,聽說這煙草能提神醒腦,排解憂慮,還有殺蟲祛蘚避瘴氣之功效。老臣每日飯後便吸食一煙袋鍋,隻覺飄飄欲仙,遠去塵世矣。有時熬夜撰寫奏章也會吸食,便會心靜神明,文思泉湧……”

朱由檢和朱由崧相視一眼,都從對方眼裏看出了些別的意味,大明現在吸食煙草已然成風,方才他們兩個就是在商量這件事。

曆史上的朱由檢是不吸煙的,不僅不吸煙,而且還下過禁煙令。當然曆史上的朱由檢禁煙,不是認識到吸煙對於人體的傷害,也不是土地大量種植煙草影響糧食生產,而是因為民間的一句“讖語”。

據明末吳偉業在《綏寇紀略》中記載,明熹宗天啟年間,在市井中流傳過一首童謠,裏麵有一句“天下兵起,遍地皆煙”。同時,民間還流行一種說法,說自永樂以後的皇帝,都是燕王朱棣的子孫,而京城又是“燕京”,“煙”與“燕”諧音,因此,“吃煙”就是“吃燕”。

當時的大明王朝,已經呈現出大廈將傾之勢。崇禎在恐慌中,愈發『迷』信。因此,崇禎十二年,坐不住的崇禎頒布了一道禁煙令:“己卯,上傳諭禁之,犯者論死。”

吃個煙就得死,更不要說販煙等行為了。所以,京城的煙桌盡被收繳,煙民再也不能光明正大吸煙了。

就在禁煙令下發不久,有一個外地舉人頂風而上,攜煙進京,並暗中高價售賣。結果被禁煙小分隊抓獲,次日便斬於西市。可見當時禁煙決心之大,律法之嚴。

可是現在的朱由檢已經不是曆史上的朱由檢,但是他對煙草這件事一樣很樂意管一管。

畢竟吸煙有害健康,現如今大明的煙民卻是不分男女老幼,這種情況一定要遏製。況且現在的大明窮啊!在如今大明經濟不發達的時候,煙草稅這種稅收收上來,隻怕跟如今大明財政的大頭鹽稅相比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實今天他跟朱由崧在這偏殿紫星閣商議的也就是這件事。

隻不過這件事要有一個合適的契機,現如今他初登大寶,根基不穩,閹黨一案餘波未平。他必須幹淨利落地把這件事擺平,把影響壓到最小,然後在把整日間遊手好閑的朱由崧推出來,內外呼應,在此之前他們還要準備一件大事,想到這件事,朱由檢嘴角揚起一個詭異的弧線,他看了一眼和他一起的始作俑者朱由崧,這件事在後世或許會成為一個未解之謎,想破他們的腦袋瓜子。

朱由檢微眯著眼,現如今大明百病纏身,必須做出變革。變革最穩妥的法子,就是水滴石穿、循序漸進,可是這樣的水磨工夫太慢了,他等不了。所以他和朱由崧必須爭取到更多的人,把阻礙降到最低,水磨工夫急『性』子的朱由檢是等不來的,隻有胡蘿卜加大棒,快刀斬『亂』麻才是朱由檢心裏的想法。

朱由檢瞥了黃立極一眼,這位朝廷大員身上沒有帶火,手裏拿著煙卻是抽不上,有些窘迫地坐在那裏。

朱由檢見狀讓人給他把煙點上,微微一笑道:“黃愛卿所為何來啊?”

黃立極聽到朱由檢的問話,方才想起來自己此次前來是向皇上請教通知的事情,想要站起來回話,朱由檢隔空擺了擺手,說道:“在這紫星閣不用拘禮,坐下回話吧!”

黃立極這才知道這座偏殿的名字是紫星閣,怕是方才建成不久,還沒有來得及懸掛匾額。

黃立極拱手說道:“皇上,微臣此前接到一份通知,心中疑『惑』甚多。”

“哦?什麼疑『惑』?”

黃立極剛要回答,就見到一個小太監俯首含胸地從門外跑了進來。見到朱由檢頭也不抬,一把跪在了暖綿綿地地毯上,急聲道:“皇上,匠營急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