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4仁者無敵(1 / 2)

且說曹操在兗州,一時間招賢納士。潁川人,荀彧,字文若,荀緄之子,來投曹操,曹操大為高興,以其為行軍司馬。程昱舉薦同鄉人郭嘉為當今賢士,曹操聘為祭酒。郭嘉薦淮南人劉曄,劉曄又薦山陽人滿寵和武城人呂虔,滿寵薦陳留人毛玠,曹操皆聘為軍中從事。泰山人於禁、山陽人李乾及其侄李典皆率數百人投軍,曹操聘為軍中都尉。

這日,曹操正在兗州府中召集諸將商議軍情,忽然曹洪披麻戴孝、大哭著跑進府中,不由大驚:“子廉,這是為何?”

曹洪抱著曹操大腿哭道:“伯父,伯父被殺害了!”

曹操急忙問道:“哪個伯父?被誰殺害了?”

曹洪哭著道:“大兄,大兄!是你父親,前些時日路經徐州,被陶謙老賊部下所殺了!”

曹操一怔,急忙手撫頭部:“啊!啊!痛殺吾也!陶謙老賊,汝縱兵殺害吾父,吾與汝誓不兩立!”

忽聞父親曹嵩慘死,曹操痛哭不已,一旁眾將盡顯悲傷。夏侯惇更是虎目圓睜,殺氣騰騰的怒吼:“陶謙老賊,吾一定血洗徐州,以告慰伯父在天之靈!”

數日後,曹操正式向外界發布詔告:“陶謙老賊,前與董卓暗通,今又縱兵謀害操之老父,吾與陶謙老賊不共戴天,凡助其者,皆為吾一世之敵!”青州袁紹亦發文聲討陶謙,周邊諸郡一時默然。

於是曹操僅留三萬兵丁守兗州,起兵五萬,以夏侯惇為先鋒,惡狠狠的向徐州殺去。

徐州雖為一州,然陶謙崇尚無為而治,手下幾無大將,驟聞曹操起兵報仇,欲盡殺徐州百姓,不知所措,急呼:“我徐州危矣!”

陳宮與陶謙一直交厚,此時正在徐州做客,於是自告奮勇前去見曹操,勸道:“今聞明公以大兵臨徐州,報尊父之仇,所到欲盡殺百姓,某因此特來進言。陶謙乃仁人君子,非好利忘義之輩;尊父遇害,乃張闓之惡,非謙罪也。且州縣之民,與明公何仇?殺之不祥。望三思而行。”

曹操聞之大怒:“公台昔日已棄我而去,今有何麵目複來相見?陶謙殺吾一家,誓當摘膽剜心,以雪吾恨!”

陳宮見無法說服曹操,告辭而出,歎道:“吾亦無麵目見陶謙也!”遂馳馬投陳留太守張邈去了。

話說先鋒夏侯惇一路破城,但凡所過之處,盡屠戮之。九江太守邊讓,聞知徐州有難,自引兵五千來救,卻被夏侯惇殺得大敗而逃。

不到十數日,夏侯惇已連克慮、睢陵、夏丘三縣,數萬無辜百姓蒙難,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

陶謙素以仁德治民,聽到曹操盡殺三縣百姓,急聚眾官商議:“曹軍來攻,不知諸位有何策可幫吾!”

騎都尉曹豹上前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今曹兵既至,吾等豈可束手待死!某願助使君破之。”

陶謙不由一喜,與曹豹引兵出迎,遠遠望見曹操軍披麻戴孝,中軍豎起白旗二麵,上書“替父報仇”四字。

見陶謙出陣,曹操身穿縞素,縱馬而出,指出陶謙揚鞭大罵。

陶謙欠身施禮道:“陶謙本欲結好明公,故托張闓護送。不想張闓賊心不改,致有此事。實不幹陶謙之故,望明公察之。”

曹操大罵道:“老匹夫!殺吾父,尚敢亂言!誰可生擒老賊?”夏侯惇應聲而出。

陶謙慌走入陣中,夏侯惇趕來,曹豹挺槍躍馬,前來迎敵。戰不數合,曹豹眼見不敵,忽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兩軍皆亂,曹豹乘勢逃入陣中,各自收兵。

陶謙入城後,與眾計議道:“我獲罪於天,致使徐州之民,受此大難!今曹兵勢大難敵,吾當自縛往操營,任其剖割,以救徐州一郡百姓之命。”

別駕麋竺急忙勸阻道:“府君,萬萬不可!府君久鎮徐州,仁德治民,百姓感恩,願與府君共死。曹兵雖然勢大,可徐州城池堅固,府君與百姓同心協力,堅守勿出,一月之內曹操當不可破。麋竺不才,願冒死出城,前往北海郡求孔北海發兵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