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征東之戰(1 / 3)

658年3月,休整好的禦林軍第一騎兵師和步騎師奔赴遼西,開始征服高句麗的準備,第二師則被派往安西,唐誌隨同部隊到達營州都督府,張璿的泉州艦隊負責占領濟州島。唐誌回家半年多又要出征,一家人都舍不得,前幾年去青藏高原,今年遼西,後麵還有西突厥和天竺,將來還要去菲律賓,幾乎這麼多事都等著他去做,沒有消停的時候。慧君也很後悔想做皇後的事,私下裏鄭重取消了自己的打算,但是現在唐誌騎虎難下,要不把老虎馴服了,要不被老虎吃掉。

跟隨唐誌的禦林軍將領和軍校畢業生倒是意氣風發,信心滿懷,升官發財的時候到了,對於來送行的哭哭啼啼的父母和姐妹還有點不耐煩——多大的事,咱們是禦林軍啊,就是吐蕃高原也給我們征服了,那高句麗人算啥!而且這次朝廷專門出動火器營,準備給遼東的城堡來一個驚喜。

火器營是由金吾衛一個校尉率領,保密嚴格,唐誌有指揮權,下達指令,具體操作由金吾衛負責,唐誌不能過問。現在成熟的武器有鐵火球、長杆火箭、還有就是裝備在弩弓和箭上的火藥包,主要是縱火用的,泉州艦隊也裝備了火器兵。

一個多月後,禦林軍通過大運河到達遼西營州。現在遼西有兩個都督府非常重要,第一就是營州都督府,其次則是鬆漠都督府。648年,契丹帥大賀窟哥率領所部內屬,唐太宗以契丹部為鬆漠都督府,管轄今赤峰、通遼一帶(即今內蒙古自治區西拉木倫河流域及其支流老哈河中下遊一帶),以契丹大賀氏聯盟長窟哥為左領軍將軍兼鬆漠都督,並賜姓李氏。契丹八部分設為九州,加上鬆漠都督府,合為十州建製,並隸鬆漠府統轄,契丹各部落首領一律相應的改為諸州刺史。耶律阿保機在唐末,就是以鬆漠都督府的轄區為基礎,統一契丹建立遼國的。

是隋唐兩朝控製高句麗、突厥、契丹、室韋、靺鞨、奚、霫等少數民族政權的關鍵區域,“地接六蕃”,也是初盛唐時期東北地區中心城市,政治、經濟、文化及軍事中心。營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隋唐時期遼西走廊沿海通道尚未貫通,從中原通往東北、朝鮮半島營州幾乎是必經之路。同時,這裏又是陸上絲綢之路的末端,中亞、西亞等國的商人從北路草原絲綢之路一路東行,在營州與東北亞各勢力進行交易。

東北、蒙古高原東部的勢力大都劃歸營州都督府管轄,其中包括安置東突厥的順州、威州,靺鞨的慎州,室韋的師州,奚的饒樂都督府五州,契丹的鬆漠都督府,共計17州,之後又增加了東夷都護府管轄東北諸族,是唐王朝初期下轄羈縻州最多的都督府之一。

唐朝時的營州主要由朝廷委派的都督管理,是唐朝控製東北地區的前沿重鎮,安祿山就曾擔任過營州都督。696年武則天時期,由於營州都督趙文翽暴虐無道,契丹人、鬆漠都督李盡忠和舊城州刺史孫萬榮起兵反周,攻陷並占據營州,十日兵至數萬,進圍檀州,被清邊前軍副總管張九節擊退。

這場被史書稱之為“營州之亂”的戰爭,起初並沒有引起武則天的重視,甚至還將其當成了玩弄政治權謀、給武氏族人繼統鋪路的契機。誰知看似弱小的契丹人卻悍勇異常,而被武則天視為股肱的武氏“精英”們要麼蠢如鹿豕,要麼膽小如鼠,武周大軍一敗再敗,最終不得不依靠突厥人的幫助才穩定下了局勢。

經此一戰,武周看似燦如孔雀開屏的盛世美景被無情的捅開了一個大窟窿,露出了隱藏在其後的虛弱和混亂。而武則天也徹底對她的族人失去了信心,被迫重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將好不容易才奪取的江山歸還給了李氏。

禦林軍第一軍來到營州,此時程名振任營州都督,兼任東夷都護,是個唐朝名將,追隨太宗皇帝征服高句麗的時候,常常能出奇製勝,以少勝多,深得太宗皇帝信任,唐誌的官職是禦林軍第三軍軍長兼遼西建設兵團團長,行政級別比程名振低一級,到營州實行土改,需要得到程名振的協助,所以唐誌的姿態放得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