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矛山(1 / 2)

明萬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湖廣武昌府蘄州,年僅六歲的揚文禮正在長江邊的矛山山梁上遠望浩瀚的長江。

此矛山非道教聖地矛山,而是蘄州治下一座普通的山嶺。揚文禮的家就在山的那一邊,背靠長江。

六歲的揚文禮並不簡單,他是重生者,從2003年的未來重生到了明萬曆三十九年。他前世隻是一個好勇鬥狠的底層小混混,因與其它幫派械鬥,混亂中被人捅了一刀嗝屁了。

重生原因已不可考,連揚文禮自己也莫名其妙,可能是牛頭馬麵喝多了,讓他未喝孟婆湯投錯了胎。總之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是重生者,自從他三歲知事以來,就一直在想辦法想改變自己未來悲慘的命運。

他雖然隻是一個混混,讀書不多,但也知道就在去年,也就是萬曆四十四年,遠在遼東的努爾哈赤已經建立了後金,並創立滿州八旗製度。這意味著他沒有幾年少爺好當了,說不定在今後的亂世之中他就又要嗝屁了,所以他以六歲幼齡就來自家的後山察看長江,目的是想尋找退路。

揚文禮說是少爺,其實也隻是一個小地主崽子,家裏隻有百十畝田地,佃戶不過五十家。僅管這樣,整個矛山衝也數他家最大,因為整個茅山衝都是他家的地。

揚家並不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他家以前住在蘄州城裏,祖上開了一間飯鋪。蘄州曆來是州郡治所,地處長江北岸,商旅繁榮,自古有藥都之稱。著名的李時珍就是出生在這裏,因此才著有享譽天下的《本草綱目》。

蘄州又是文人輩出之地,僅明一朝,就出了42位進士108位舉人,可以說是文風鼎盛,獨步天下了。

有文人雅士、有商賈富翁還有荊王府的治所,揚家的飯鋪生意很好,祖上著實賺了不少錢。不過,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揚家不是官宦之家,僅僅是一介商人,雖然錢財豐厚,但也守不住猶如搖錢樹的飯鋪,被別的豪紳找了借口強占去了。於是揚家就找到了矛山衝這個窮鄉僻壤之地買了田地安了家,老老實實當地主老財了。

有明一朝,除了官紳,普通人想當地主老財都很難,因為明朝的稅收主要就是農業稅,其中還有大半的田地是免稅的,可想而知其它的田地要承擔多重的稅了?

自從張居正改革一條鞭法以來,把農業稅統一折算成銀子,這可坑得普通百姓不輕。

普通百姓哪家有錢啊!再多就是有點餘糧,就這可能還是省吃儉用省下來的。於是就造成了這麼一個奇怪的現象,莊稼收割之後糧價就大降,青黃不接的時候糧價就暴漲。總之是把普通農戶一年割幾次,個個刮得沒幾兩油水了,普通農戶都再也不敢做自耕農了,一般都是出賣田地,或者帶田投靠本姓的進士舉人老爺家裏。

揚家之所以能當小地主,還是因為家裏錢財豐厚,可以莊稼收割之後不急著出售,用錢納了稅,等到了青黃不接的時候再開始出售餘糧,所以揚家才能一直安安穩穩地當小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