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裏的各村,在莽山農貿的帶領下,家家都眉開眼笑。
上一次分錢,最少的村,一家都分到3萬塊,多的,像紅杏村家家是五萬塊。
這個月很快又到了分錢的日子,由於莽山農貿規模繼續擴大,接盤隴海的蒙山,又有退出打算。
秦芸和柳星辰商量,幹脆公司高低端路線,一起走。
現在單靠山裏十幾個村,已經供不應求,出現斷貨狀況!
養生農產品繼續走高端路線,隴海以前的供應商幾乎是求著柳星辰把自己收歸名下。
農產品和別的物質有天然區別,這玩意放不得,過生和過熟都不行,采摘就那麼幾天,一旦賣不出去,就相當於砸手裏了。
隴海的供應商一直是臨海地區最大農產品基地,在斷了販賣路子後,起初他們還傲嬌,覺得莽山一家,不可能撐得起整個臨海。
最後斷貨,是遲早的事,畢竟如此巨大的市場,任誰都不會放過。
隻是柳星辰一直沒動作,山裏在發了第一次錢之後,各家每天都隻睡3小時,其餘時間,全部在田裏埋頭苦幹....
一時間還真就供應上了,缺貨也隻是暫時性,並不妨礙大局。
隴海的供貨商在損失了上千萬之後,根本不敢再等對方上門要好價,隻得主動找上去,擺著笑臉,求對方收留。
柳星辰對做生意的確不怎麼在行,他在和秦芸商量後,心中已經決定收了這群人。
至於價錢,他原本是想壓一壓,但考慮到無公害也算和養生農產品,僅僅隻差個名,品質完全一樣.....
他心裏盤算著,既然已經準備收,以後大家就算一家,幹脆價錢和隴海出的一樣。
這話他還沒來得及給對方說,另一邊便主動邀請他參觀無公害基地。
在臨海市郊區,有一處無公害基地,這裏是臨海市政府牽線搭橋,招商引進的。
當初進入時,市政府幫忙和隴海談好了收購協議,雙方都很滿意。
現在隴海倒閉了,基地反正引進建成了,市政府當然就不想摻和其中,上邊的人也知道,無公害基地肯定舍不得撤資。
畢竟市場那麼大,誰都是為了賺錢,巨額資本已經投進去了,現在無非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柳星辰開著車,此刻正飛馳在郊區通往無公害基地的高速公路上。
無公害基地的投資人,名叫烏海,年紀不大,今年剛滿30歲。
他是西南農業大學的高材生,他的導師,曾經參與國家製定無公害農產品的標準,算名門之徒。
加上烏海和導師的女兒在談戀愛,在走出校門後,導師第一時間為他安排了工作,正是國家戰略,無公害基地!
現在改開,華夏政府雖然牽頭製定了標準,但並不參與實際運作,資金得靠企業投入。
國內有錢的投資公司很多,手握大把鈔票,很多人眼睛瞄向了無公害!
烏海的導師既然參與到無公害標準製定中,想來對無公害生產流程非常清楚。
於是就有了,投資公司找到烏海,出資建立無公害基地一事,並且對外宣稱,投資人就是烏海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