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月群星之下、午後黃昏之時,劉才人隻要一收空閑,便會給李隆昌講述從前的事情。小孩子早慧,李隆昌對大裕的事情並不陌生.
聽得劉才人這樣說,瞪著一雙黑若曜石的眼睛望了李隆壽片刻,那份天生的親情使然,他竟然再次一頭紮進了他的懷抱,親親熱熱喚了聲兄長。
這兄弟相認的一刻已然等了幾年,劉才人當初淒淒慘慘離了皇宮,並不承想自己真能完成仁壽皇帝的囑托。若沒有陶灼華當日雪中送炭,她與青龍和朱雀的日子實在捉襟見肘。如今曙光在前,劉才人回首從前,一時百感交集。
李隆壽與親兄弟相認,一直不舍得鬆手,便是往正房走去,也將李隆昌抱在懷裏。李隆昌伸出兩節藕瓜般的小胳膊,牢牢環住李隆壽的胳膊,將小臉緊緊貼上李隆壽的額頭,兄弟二人初次見麵竟是那樣親昵。
眾人在正屋裏落坐,李隆昌乖乖地坐在了李隆壽的身畔。李隆壽眼望坐在劉才人下首一臉滄桑的青龍、朱雀與玄武二人,再次拱了拱手,慌得三人趕忙立起。
昔年叱吒風雲的四大暗衛,曾親手攪動了多少乾坤,如今卻落得身有殘疾。李隆壽忙請眾人坐下,動容地說道:“父皇臨去之時,曾悄然囑咐於朕,三位不愧為真壯士,當得起義薄雲天。母妃與幼弟托賴您三位照顧多年,朕這裏謝過了。”
劉才人臉上的淚水一直不斷,到是李隆昌一時喜笑顏開,牽著母親的衣角問道:“母親,您怎麼一直在哭,咱們見到了哥哥難道不是一件歡喜事?”
拿帕子往眼上輕輕拭去,劉才人睫上仍掛著晶瑩的淚滴,卻衝李隆昌展顏笑道:“昌兒說得極對,母親此刻正是滿心歡喜,這是喜極而泣。”
眾人寒暄契闊兩句,劉才人便命丫鬟先將李隆昌帶下去,再向李隆壽歉然笑道:“請陛下與三位前輩在這裏稍稍寬坐,民婦要請皇後娘娘幫個小忙。”
李隆壽曉得劉才人此舉必定與先皇遺詔有關,隻猜不透劉才人要蘇梓琴幫什麼忙,忙和煦回道:“母妃請便,隻是您往後可千萬別以民婦自稱。如今說這話為時尚早,我李隆壽卻願對天發誓,有朝一日殺回咱們大裕皇城,第一件事便是尊您為一國之母,這也不枉您匡複故國的義舉。”
“陛下”,劉才人哽咽難言,方才拭淨的淚水又紛紛滑落。她稍微平複了一下情緒,向蘇梓琴欠身道:“皇後娘娘,請您隨我來。”
蘇梓琴依順劉才人的意思,隨同她起身,再掀起滾著闊藍錦邊的旋花暗紋簾子,沿著過道走至盡頭,到了後頭的暖閣。
劉才人自從臨窗的大炕上取過自己的針線簸籮,從中拿也一把銀剪,又手腳利落地從炕桌間取了半截蠟燭,就著香爐間的香火點燃,將銀剪在火上消毒。
如果您覺得《灼華年》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10/104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