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九章 重歸(1 / 2)

陶雨濃並沒有等待許久,他是同科的進士之中最早接到吏部公文的一個。

仁壽皇帝對這位才華橫溢的男孩子早有偏愛,他依著最初的想法,直接將陶雨濃放在軍需處中,專程為他配備了辦公的衙門,將大阮曆年來武器研究方麵的資料都拿給陶雨濃過目,讓這位年輕人盡情施展著自己的才華。

天資聰慧外加十分的勤勉,陶雨濃置身在自己所熱愛的一方天地內簡直如魚得水。他雖得仁壽皇帝眷顧,又與當朝太子沾了姻親,為人處事卻十分低調,在同僚間口碑頗好。

陶灼華當日與何子嵐的一番談話,假黃氏之口又同陶雨濃說了一遍。陶雨濃麵紅耳赤之餘,眸間亮若星子的光芒與微微上揚的唇角便說明了一切。

黃氏素來喜歡何子嵐溫婉恬柔的性格,細聽陶灼華說了她的身世,心間又是無限憐惜。若說陶灼華曾撥動過陶雨濃孩提時代懵懂的心弦,何子嵐才是真真正正駐足在他情竇初開的憧憬裏頭的那一位。

陶雨濃愈加專心地去完成自己的公務,謹記父親的教誨,將仕途上所前進的每一步都邁得極穩。陶家人生性豁達,不曾因為當初的商賈身份便自怨自艾。今日成就官身,且是皇室姻親,亦不曾有絲毫的飛揚跋扈。

黃氏悄悄與陶灼華說定,隻待她的終身大事一了,便就要尋合適的機會求娶這位溫柔和順的六公主。這喜上添喜的好事,黃氏心裏藏不住,便悄悄往波斯寫信,與陶春晚一同分享。

伴隨著初夏的第一場雷雨轟隆隆落下,自是萬象更新,陶灼華與何子岑的喜期終於漸近。

陶灼華是阿裏木一口認下的公主,阿裏木無暇親自前來賀喜,預備的添妝卻是一批一批運到了大阮,給足了陶家與陶灼華麵子。

阿西顧念著陶春晚的身子,本不欲答應她回大阮參加陶灼華的婚禮,奈何陶春晚一力苦求,牽著他的衣袖便是一番懇切的說辭。

“咱們從前海上漂泊,什麼樣的大風大浪沒見過?大家都是吃過苦的人,並不是天生的金尊玉貴。我的身子早便康複,咱們帶著一雙兒女同行,路上多帶些人手,並沒有什麼不可以。”

阿西素日便拗不過嬌慵可人的妻子,更何況陶春晚產後添了些珠圓玉潤,一雙明眸間散落著星光格外醉人,便如一汪深潭令阿西沉淪其間。

他瞅瞅包在百子戲春大紅緙絲裏甜甜入睡的一對小兒,捏一捏兒子胖得藕瓜般的小手臂,再點一點女兒粉嬾的臉頰,覺得兩個孩子身康體健,隻得選擇妥協。

有了阿西的同意,兩人再求到阿裏木麵前,阿裏木思之再三,雖憐惜一雙小兒子不足百日便要受顛簸之苦,到底是豁達之人,想得也更通透。

一則陶灼華與何子岑對他當日奪回帝王之位相助頗多,自己縱然不能親去,阿西和陶春晚卻該替陶灼華撐撐場麵;再則阿西與何子岑兩人都是將來要做皇帝的人,兩人之間若能一直交好便是兩個國家的福氣。

他命人扶了一對小夫妻起身,和顏悅色對陶春晚說道:“父皇十分理解你的心情,超然兄拿著灼華當成自己的女兒,她便是你的親妹子一般。我這裏無暇分身,你們很該回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