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相國寺的布局與旁處不同,放生池不在後山,反而選在山門前頭。以漢白玉闌幹成一畝見方的湖畔,裏頭遍置錦鯉,更種了些碧荷菱角之物。此時碧荷才剛吐綠,葉片狀如銅錢,瞧著煞是可愛。
放生池畔四周燃得無數的素麵絹紗燈籠,映得亮如白晝。葉蓁蓁撫著闌幹細看,便能瞧見成群結隊的錦鯉自蓮梗間不時遊過。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葉蓁蓁忽然羨慕起樂府詩裏采蓮的少女,羨慕她們那一抹輕快的心情隨著湖畔的魚兒遊來遊去。她拈了些繡紈遞過來的碎米粒投進湖中,無趣地瞅著魚兒在水波間嬉戲,泛起一圈一圈的漣漪。
晚間無處可去,更兼著要為淑和夫人府中捧場,放生池畔便彙集了不少的人。葉蓁蓁瞧了一會兒遊魚,又與幾個相熟的人打過招呼,隻覺得意興闌珊,仿佛天下之大,自己地無處可去。
她百無聊懶地走了幾步,隻尋了處人略少的地方倚著闌幹吹夜風,遙見淑和夫人被人簇擁眾星捧月一般,並未趕著上去見禮。
前番在至善公主府前吃的閉門羹記憶猶新,葉蓁蓁也曉得淑和夫人府上徹底與宣平候府與自己家中撇清關係,生怕眾目睽睽之下被人冷待,反而丟了麵子。
臨湖照水,葉蓁蓁閑閑舉目,卻驀然發現不遠處一塊大青石畔,有何氏兄弟雙雙出現的身影,心間不由悠悠一顫,直覺這趟湖邊沒有白來。
故做不經心地瞧去,何子岑係著件淡青色的披風,露出淡黃色衣袍的衣角,足踏著梅青色四合如意紋的便靴,正端正地站立在大青石畔。
何子岱嘴上叼著根柳條,頗為不羈地坐在青石上。卻是衣襟撩起,露出一截古銅色的長褲與足上黑底淺金瑞雲紋的馬靴,顯得分外颯爽。
葉蓁蓁一顆芳心呯呯亂跳,想要走出去說話又怕顯得唐突。片刻之間心思轉了幾轉想不出主意,生怕何氏兄弟不過一時片刻便會離去。
實則是她多慮,何氏兄弟此刻並不敢離開。他們是在德妃娘娘晚膳後一同去請了安,正逢著姨母清平候夫人到訪,說了幾句話但就告辭,並未與陶灼華謀麵。
因是夜色漸起,兩人擔著護衛之責,並不敢走得太遠。又聽趙五兒說起放生池畔十分熱鬧,大約是哪家的勳貴在做法事,何子岑便就約著兄弟過去看看,走近了才聞說是至皇姐至善的婆母淑和夫人府上。
淑和夫人見是兩位殿下親至,並不敢托大,特意過來問安,又請了他們兩個湖畔亭子裏說話,將自家要熱熱鬧鬧做場法事的意圖說了一遍。
如果您覺得《灼華年》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10/104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