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事不興,武將們本就少了用武之地,心間有些憋屈。謝貴妃又巧妙地煽風點火,隻說是仁壽皇帝如今崇文滅武,到似是對他們明升暗降的勢頭。
錢將軍因替老母守孝滿了一年,早便不想留在京中。他被謝貴妃的信戳中心事,打定了主意要重回榆林關要塞去,天色一亮便去趙將軍府上同他商議。
仁壽皇帝兩日不朝,隻親自坐鎮鴻臚寺官,與波斯君臣議定合約的具體內容,第三日金鑾殿上剛剛升座,錢將軍便將一紙奏折遞到了仁壽皇帝麵前。
錢將軍將榆林關的形勢分析了一遍,又將前次諸位皇子機會均等的舊事重新翻出,希望仁壽皇帝能夠允準他與何子岩同行。
奏折一出,以清平候等人為代表的一派站在何子岑這邊,自然提出反對意見,委婉動聽地說道榆林關身處要塞,何子岩以皇子之尊不必以身犯險。
趙將軍等人卻一力堅持,說是寶劍須從磨礪出,邊塞才是最能打磨人的地方。
仁壽皇帝見朝中兩派漸漸分明,深邃的眼神依然幽若深潭,瞧不出任何端倪。他擺手製止了清平候等人的言辭,卻直接詢問何子岩的意見。
何子岩等著這一日已然等得心焦,早便想好了說詞。他慨然應道:“父皇,前些年與大裕一戰時,兒臣年季尚幼,不足以披掛上陣,深恨不能為國效力。這幾年兒臣習文練武不敢鬆懈,為得便是有朝一日替父皇分憂。兒臣不敢欺瞞父親,是兒臣曉得錢將軍將返邊關,求到了他的頭上。”
私下接交朝中重臣,本是身為皇子的大忌。何子岩坦然承認,到更顯得他一片清白之心昭若日月,引得有些大臣連連點頭讚歎。
仁壽皇帝眸間有絲笑意,卻並不達眼底,又見趙將軍、錢將軍等人一力堅持,在案上便就大筆一揮準奏,允了何子岩三日後隨著錢將軍啟程。
何子岩到不想事情如此順利,總覺得透出些蹊蹺。他向謝貴妃辭行時特特說起此事,謝貴妃素日雍容綺豔的麵龐上掛著些猙獰,向何子岩咬牙切齒道:“這是陛下明明曉得你再有功績也難以蓋過何子岑,一顆心不曉得偏去了哪裏。你且放心,事情一日沒有蓋棺定論,咱們便一日不能認輸。”
想起錢將軍眼中狡黠的精芒,何子岩也猜不透對方葫蘆裏賣得什麼藥,此次隨著錢將軍出行,卻是他唯一能拿到政績的契機,自然萬分不敢馬虎。
自己身在關外,京中的消息傳遞不通,一切還須仰仗謝貴妃斡旋。因此何子岩將母子情深的場麵演繹得十分動人,他請謝貴妃好生愛惜自己的身體,耐著性子說了些矯情的話語,甚至落了幾滴眼淚,連謝貴妃也瞧得似假似真。
如果您覺得《灼華年》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10/104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