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情深(2 / 2)

帝王的寵愛是把雙刃劍,隻把在宮中毫無背景的何子嵐姐弟承受不起,仁壽皇帝才隻能選擇漠視。陶灼華用心揣度,何子不被封王自然有不被封王的好處。

前世裏何子岩、何子岱這些不曾做上太子之位的皇子們都各自就藩,早早便離開了京城的領地,等同失卻了仁壽皇帝的庇佑。而何子無官一身輕,卻可以一直留在仁壽皇帝視線之內,這是做為父親的能給予兒子的最好保護。

照何子嵐的說法,這種刻意的忽視未嚐不是另一種疼惜他的方法。再往深裏去想,仁壽皇帝或許曉得許家另有後人,不願自己的親生兒子淌這個渾水,才寧願叫他一輩子留在宮內,也不必接觸外頭世界的血雨腥風。

陶灼華輕咬著嘴唇,不曉得該不該把自己的猜測說出來,隻能衝著何子嵐歉意地笑笑,含糊其辭道:“我不敢揣摩君心,不過卻想著陛下愛子情切,這麼做必定有他的道理。”

何子嵐微闔著雙目,輕輕點了點頭:“父皇用心良苦,就不曉得七弟能領悟多少。我雖偶爾點撥幾句,卻總怕旁人在他耳邊亂嚼舌根,一顆心總是惴惴。”

話說到這裏,陶灼華總算聽出幾分言下之意。何子嵐必定是對高嬤嬤有著戒心,又沒有能力將她逐出何子的長平宮外,才想尋求陶灼華這個同盟,大約想求她在德妃娘娘耳邊吹一吹風。

難不成今世已然完全偏離了前世的軌跡,何子嵐姐弟並不是幕後指使高嬤嬤的那個人?亦或者許家另有後人活在世上,因為不甘心當年的科考舞弊案才一再出來作祟?

陶灼華深恨自己對前世知之甚少,如今雖然曉得了皮毛,卻依舊舉步維艱。始終讓她猜不透的便是這姐弟二人的結局相去甚遠,中間依舊裹著層迷霧。

求德妃娘娘出手到不是不行,卻須選在合適的時候。

陶灼華已然打探得高嬤嬤是走了謝貴妃宮裏李嬤嬤的門路,才能一次一次放棄榮養而留在宮裏,若德妃娘娘公然出手,隻怕又會與謝貴妃結上一重冤仇。

她低頭思慮了一會兒,才澹然抬起頭來說道:“子嵐公主,您心中所願我已知曉,宮中的事情不分大小,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灼華不敢輕易應承。”

見何子嵐麵露失望,她卻又真誠地說道:“灼華也會盡力,選在合適時機進一進言,咱們都須體諒德妃娘娘的難處。灼華還有一問,您可知曉這位高嬤嬤為何能一次一次有機會留在宮內?”

何子嵐初時一顆心都在弟弟何子身上,隻惱怒高嬤嬤賴著不肯出宮,卻未曾往深裏去想。如今得了陶灼華這句提點,到開始認真思忖起來。

如果您覺得《灼華年》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10/104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