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咫尺(1 / 2)

除夕夜裏放過煙花,漸漸有了年的氣息。

遠遠近近的鞭炮聲次第響起,姹紫嫣紅的焰火隔著明紙映上窗棱,燭影搖曳裏映紅了每個人的麵龐。

早便預備下的新銅錢拿籮筐撒向院子裏,仁壽皇帝瞧著一地歡呼雀躍、忙著撿錢的小太監們露出舒暢的笑意。

德妃娘娘著了深紅的遍地金萬事如意雲錦交領吉衣,臂上搭著塊真紫底色的披帛,裝扮得比平日更加雍容華貴。

席間瞧著一對佳兒宛若人中龍鳳,又好似玉樹臨風,德妃娘娘自然欣喜萬分,不覺便多飲了幾杯酒。吩咐錦綾泡了杯楓露茶消食,嫌滿桌的雞鴨魚肉,還有宮裏頭剛出籠的三鮮肉餡蒸餃有些油膩,隻吃了些點心便擱了筷子。

綺羅早便奉命先回了長寧宮中,替德妃娘娘重新預備酒席,等著主子單獨與兩個兒子喝上幾杯。聞得青蓮宮送來的素餃,掀開蓋子看時,小巧玲瓏的水餃包成元寶模樣,到是十分討巧,便笑嘻嘻擱在案子上,等著德妃娘娘回來過目。

大年節下,原是圖得喜慶吉祥,德妃娘娘瞧了一個個元寶模樣的餃子,已然喜上眉梢,再命人煮了來嚐,青韭素菇,又是唇齒留香。

陶灼華熟知德妃娘娘娘與何家兄弟的口味,包的餃子大小鹹淡無不適中。香菇餡的餃子裏又摻了些馬蹄,吃起來格外爽口。

德妃娘娘一解方才油膩之苦,如今吃得讚不絕口。何子岑猶豫著夾起一個香菇豆腐的品嚐,那甜脆爽口裏依稀夾雜著前世的味道,讓滿口的濃香有了苦澀的回憶。

大裕與大阮風俗不同,昔年陶灼華巧笑嫣然,曾與他說起過家鄉大年夜的風俗。她曾說豆腐便是兜福,今日一定要吃豆腐餃子,才能兜住一年的好福氣。

幾個餃子落肚,何子岑好似瞧見從前的青蓮宮裏,陶灼華一彎青絲垂落臂彎,略略低著頭包餃子的可愛模樣。她不善下廚,旁的並不會做,唯有從舅母那裏學到了幾分包餃子的手藝,便樂於每個大年夜裏自己動手。

守著德妃娘娘,何子岱更不理會何子岑的兄長威儀,他拖過一碟剛煮好的鮮韭雞蛋餃子擺在麵前,吃得狼吞虎咽,風卷殘雲一般。好似並未吃夠,又順道把何子岑麵前的一碟也劃拉過來,一並拖到自己麵前。

德妃娘娘瞅著兩個兒子為著餃子較勁,雖是大年夜的氣息十足,到不覺得有多麼好笑。帝王家的孩子早熟,焉知他們今日這般不是為著送餃子的人?

想著何子岑曾經說起陶灼華淒苦,拜托自己照一二,雖說裏頭也有為著與謝貴妃抗衡的緣故,德妃娘娘的心還是一沉,便如同井裏丟進粒石子,咕咚一下便再不得安寧。

平日裏喜歡陶灼華歸喜歡,德妃娘娘也可憐這女娃兒背井離鄉,早早擔起本來不屬於她的重擔。可兒子終歸要位登大寶,與她在一起實在不大登對。

陶灼華不過是商賈之女,身後沒有可用的母族,往後也成不了何子岑的助力。若是兒子真對她有了不一樣的情愫,德妃娘娘便想早些慧劍斬斷情絲,不要兒子與她藕斷絲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