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梓琴驀然淚盈於睫,重新向蘇世賢端端正正叩了三個頭,又去拜別瑞安長公主。瑞安長公主卻沒有蘇世賢那般的舔犢之情,隻說了些天佑大裕、叫蘇梓琴端淑恬柔、盡心輔佐李隆壽之類的場麵話,便由喜娘將她扶上了花轎。
李隆壽身著象征太子身份的明黃錦衣,騎在一匹雪白的駿馬上頭,望著被喜娘攙扶的小小身影,滿眼滿心都是疼惜。
景泰帝早就同他說過,蘇梓琴並不是瑞安長公主的親生女兒,還曾將蘇梓琴身世的秘密揭開在他的眼前,問他可要退掉這門婚事?
亦或景泰帝這把鈍了的刀並非一無是處,隻要李隆壽願意,景泰帝便會為他永除這個後患,打碎瑞安長公主想要聯姻的如意算盤。
李隆壽隻是搖頭,眼裏漫過與同齡人不相符的悲哀與無助。
他小時候便喜歡蘇梓琴的任性與潑辣,願意牽著她胖乎乎的小手哄她開心。
後來那粉團一般的小姑娘漸漸長大,變得嬌豔綺麗,也變得更加頤氣指使。這般的驕縱與囂張在他看來卻是真情率性,他羨慕她從來不會拐彎抹角的說話,羨慕她無論喜歡與不喜歡,都敢明明白白將情緒掛在臉上。
蘇梓琴活得比李隆壽茲意,也讓李隆壽深深豔羨。他覺得自己在外頭從來不敢卸下臉上的麵具,回了家對著這樣一個沒有偽裝的妻子,未嚐不是一種幸福。
曉得了她的真實身份,李隆壽想像著她以後獲知真像,那種從雲端跌落在地獄的感覺必定十分難受,便又對她多了萬分的憐惜。
原來不管是貴為龍子鳳孫的他、還是身世渺小卑微的她,兩個人打小便是瑞安長公主的棋子,早便被她任意安置。
既是一對苦命人,何妨便做一對苦命鴛鴦。興許兩人同仇敵愾,能對抗共同的敵人吧。李隆壽央告景泰帝放過那可憐的女孩,坦承自己願意以後迎她為妻。
景泰帝長歎一聲,並沒有再勉強李隆壽,而是將更重的擔子壓在了他的身上。
迎蘇梓琴回了太子東宮,兩人隻祭拜了天地祖宗,再去乾清宮給景泰帝叩頭。景泰帝依然在昏迷之中,闔著眼睛沒有醒來的跡象。
李隆壽嗓間發澀,哽著喉嚨喚了聲父皇,已然泣不成聲。
蘇梓琴端正地跪在景泰帝的榻前,將那杯媳婦茶高高舉過頭頂,也飽含深情隨著李隆壽喚了一聲。景泰帝自然是沒有應聲,瞧著這對可憐的小夫妻,許三默默接了茶,替景泰帝放在炕桌上,再上前將兩人攙起。
瞧著目露哀切的李隆壽,蘇梓琴伸出手,堅定地與他挽在了一起。
如果您覺得《灼華年》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10/104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