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街東頭有幾家清真的羊肉館極好,原是回人在當地所開,牛羊都是新鮮宰殺。因著陶灼華尚在孝中不食葷腥,娟娘便提前打發人去偶園街的善水居定了桌素齋,主仆一行從綢緞鋪子出來,便不坐車,隻乘了兩頂小轎往耦園街去。
善水居的掌櫃姓雲,早年間當過廟中的尼姑,後來還了俗,也不尋家人的蹤跡,在偶園街盤了間小小的鋪子做起生意。
初時店裏隻有素包與米粥配著幾樣小菜,櫃台外頭設著功德箱,飯食由客人自行取用,銅板也是是客人隨意支付。若逢著有人手頭不便,雲掌櫃不但分文不取,反而會從功德箱中取些銅板做為資助。
青州府民風淳樸,善男信女頗多。幾年下來,善水居不但不虧,竟然盈利頗豐。因是大家族女眷不願拋頭露麵,雲掌櫃便又在從前的老店旁邊盤了新的店麵,正正經經做起了不遜於廟間的素齋。
自釀的豆豉、自磨的豆漿、方方正正的白豆腐碼在老窖的藍瓷金邊方碟內,配著椒油、韭花、生抽、腐乳和金黃的花生碎,還有一小匙麻油。切成薄片的山藥上頭塗著自己熬製的草莓醬,新麥饅頭小巧而精致,製成了花朵的樣式。
羅漢麵筋道有咬勁兒,兩片香菇、幾根菜心,一個臥在中央的荷包蛋,簡單到不能再簡單,偏就有一股家裏無論如何做不出的鮮味兒。
午膳極為簡單,瞧起來卻又賞心悅目。陶灼華嗅著新麥的香氣,挑了幾筷子麵條,再比平日多用了半個饅頭,心滿意足立起身來,吩咐娟娘多多打賞。
院子裏搭著小小偏廳,裏頭隨意擺放著佛門書籍,供客人隨喜結緣。等著飯後清茶的功夫,陶灼華隨意一翻,取了本了凡四訓,讀了幾頁再送回架上。
一片雲彩飄過,天又下起蒙蒙細雨,偶園街前的青石板路被雨水打濕,越發透出古拙的斑駁。雨中生情,陶灼華興致勃勃,反而命人撐起雨傘,自己又換了木屐,雨中遊了趟偶園。
經年前的記憶重回,四十年的時光裏,陶灼華對陶春晚與陶雨濃姐弟二人懷了無盡的思念。陶家禍起蕭牆,始作俑者便是因為自己被瑞安長公主握在手心,從來不敢自專。
本以為自己的順從會換回陶家一家人的性命,誰料想連陶家姐弟都不曾幸免。前世離開青州府之時,她曾與陶家姐弟在這裏遊園,那最後的一麵便是永遠。
一眨眼已是經年。偶園裏頭方磚依舊,青苔爬滿古樸的青磚甬道,像是印了滿地的蒼翠。恍惚之間,便是那碧衣青衫的姐弟二人微笑著立在自己麵前。
那時節,離愁別緒才上心頭,幼小的孩童們不曉得前路漫漫,曾滿懷著憧憬,認真期許過未知的明天。從來未曾想過,曾經深深眷戀的是再也瞧不見的容顏。
如果您覺得《灼華年》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10/104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