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命運不朽之魂》(fate/lmmortal soul)的故事結束。
最初是反感《fate/apocrypha》的劇情,才想出寫一本以《fate/apocrypha》故事背景為框架的完全不同的聖杯戰爭。製定了開頭,少年巧遇少女的邂逅,限定了結尾,少年踏上成為英雄的第一步。隨後設計配角,人物關係,故事地點,確定故事大綱。
saber組,主角、女主角,再給主角加一個全能的哥哥,前半段是主角的最強後援,後半段則可以用來充當轉折點。(依舊是抹布的壞習慣,設計角色時先想好怎麼弄死這個角色。)
lancer組,設計為主角組的幫手,為了與廢材主角顯得完全不同,設計為天才少年,從者則選了槍階中一直被忽略的top級之上從者——羅慕路斯。因此lancer組的禦主需要來自意大利。lancer組的作用便是擴充主角組的故事線,需要搞亂讓兩組間鬧出矛盾,需要硬拚強敵則讓他們兩組共同對敵。
archer組,設計時沒有想到何時的位置,因為不需要這個組擔任boss角色,在設計人物最後階段才確定為增添溫情的作用。因此archer組的禦主為柔弱可憐的孤兒院女孩,而從者,能賺取淚點——隻能請阿拉什先生在活動速刷外也來加班一趟(壞笑)。
rider組,因為想不出何時的點子,被抹布用在了前期小boss的用途。主角是巴勒斯坦的民間組織,作為對立,rider組禦主便確定為以色列國軍官。從者選擇了saber嶽飛類似的將軍型英雄漢尼拔。同樣為悲劇英雄,正好還能與lancer組的羅慕路斯來一段激情對決。(所以rider的戰敗從一開始就設計好了,他不是主角卻遭遇羅馬神祖。便當預熱中。)
caster組,劃給了《fate/apocrypha》的達尼克,本想設計一位梅林、所羅門王那樣的頂級caster從者,可又不能超越真正的幕後黑手沙條愛歌。思前想後不能給這位從者真正的冠位實力。所以就讓抹布喜愛的達芬奇醬出來客串了一把“grand caster”,萬能的天才視為全能,補足全知能力(所以追加寶具以太鏡),名義上當冠位候補也就能說通了。設計本書達芬奇時,思考了很久,同樣存在選擇梅林那樣預謀反擊,半途中智商碾壓沙條愛歌,使得故事沒法按主線進行下去的情況,這才不得不加入黑化設定,並追加契約、精神汙染之類的補充讓這個角色前期充當幕後boss,後期突然反轉,以非主角方身份參與對沙條愛歌的討伐。因為過於喜愛達芬奇,讓她在故事最後部分再次詐屍。(fgo要是能出達芬奇·alter就好了。小蘿莉是什麼鬼……)
berserker組,與rider類似,前期小boss定位,因為有了打正麵戰的rider漢尼拔,berserker選擇為適合偷襲的類型。正巧想到電鋸驚魂,就加入了一個三米高的電鋸怪物。因故事中沒有老人角色,就把berserker組的禦主設計為老魔術師。berserker組負責加速前麵部分故事激情,廢棄樓房、地下室、村落等適合小規模戰鬥的區域作為berserker組登場的地點。
加速到高潮,便輪到本書抹布設計的boss之一登場,而且是站在“正義”一側的大boss。如此一來assassin加百麗與幕後大boss沙條愛歌成了劇情中的天平兩端,靠近加百麗則靠近正義,靠近沙條愛歌則靠近邪惡。當然充當標尺的兩者都不是主角該成為的對象。很多時候可以讓加百麗充當主角阿迪爾的助拳人角色,畢竟阿迪爾這類好孩子起初肯定相信“正義”(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