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因後果(1 / 2)

夜,電閃雷鳴,風雨交加。

土蕃都城,五王爺府內,此時正是人心惶惶,王妃寢室外,幾名小婢女正神色緊張的守在殿外。似乎在著急的等著什麼。黑夜中,兩個帶著鬥笠的女子急衝衝而來。守在殿外的婢女見到兩人,急急迎了上來,而此時內屋裏走出一位神色慌張的老嬤嬤。

“人可是來了?”老嬤嬤語帶著急。小婢女正是看到了雨夜中的那兩個女子。“來了,來了。”說著,那兩個女子已進到殿裏,其它兩個丫頭急忙過去幫兩人將鬥笠梭衣解開。

老嬤嬤眼中像是看到救星一般,仿佛心都安定了不少。急忙迎上兩個年青女子。

說是年青女子,倒不如說是兩個十來歲的小丫頭。稍大點的女子大約十七八歲的年紀,長發高高綰起,一身黑衣勁裝,腰間配有短劍。那凜冽肅殺的眼神,看得出來是個習武的女子。而她身邊的女孩稍小,怕是隻有十四五歲的年紀。女孩微瘦,並不算得漂亮,隻能說是清秀罷了。隻是眼神中的那份成熟穩重,不似一個小女孩該有的。

“常嬤嬤,人回來了”說話的是稍大點的女子。女子姓姚,名思允,在這王府中身份並不簡單。而她的身份確實也不簡單。

能在王妃身邊的女子,身份怎麼可能簡單。

“快,快,你們快些進屋。王妃正等著呢。”常嬤嬤趕忙向前牽起那個瘦小女子的手,一路往裏屋走去。

“常嬤嬤,王妃怎麼樣了?”問話的是那個瘦小的女孩。女孩叫白蘇,一個不起眼卻深得王妃信任的孩子。她到王府的時間並不是最長,甚至是這王妃的院子裏來得最晚的。而她之所以得到王妃的信任和重用,一是靠忠心,二是因為她擁有一顆會經商的腦子,會謀劃的靈瓏心。

四年前,還隻是一個十歲小女孩的她在城外的大馬路上被姚思允救起。當時,姚思允也還隻是一個十三歲的小丫頭。卻已經是在軍營裏混跡的野蠻丫頭。姚思允的父親是赫赫威名的鎮北大將軍姚元之。姚將軍長年鎮守在大唐與土蕃邊境,妻兒也遷居於此。十三歲的姚思允聰明伶俐,雖有些嬌縱任性,卻有一副俠義心腸。

說起姚思允為何會在路邊撿到白蘇,還得從王妃說起。

這位王妃已經是四十出頭的貴婦,大約在二十幾年前,土蕃向大唐求娶太平公主,也就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政治家,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當時的太平公主隻有十四歲,武皇不想遠嫁女兒,便以太平要守道觀為由拒絕了土蕃的求娶。但在這件事情上又不能不給土蕃一個交待,於是武皇便用了其它公主代替太平公主嫁到土蕃,橫豎都不是武皇親生的女兒,嫁過來是死是活也不會有人在意。而這位不受待見的公主即使嫁到了土蕃也不受人看重。到了土蕃才知道自己要嫁的是一個外姓王爺。此生也就這般了結在這裏了。也幸好王妃不是什麼野心脖脖之輩,一輩子吃齋念佛,心地善良。這位公主雖然不受待見,但好歹還有大唐和親公主的身分在,姚將軍一家就居於土蕃邊境的郡縣。邊境到土蕃都城也就四五天的路程。於是姚思允及其母親是要往來到王府中探望公主的。巧的是那天就救起了白蘇,當時的白蘇比如今更為瘦小,一個十歲的小乞丐模樣,暈死在路邊,幸而遇到了姚思允母女,若不然白蘇早已是一堆白骨,哪裏還是這王府內的大丫頭?其實,所有人都不知道,那個被救起的小丫頭早已死去,活下來的小丫頭並非當初的小丫頭。而是另一個世界另一個她代替了。所幸這裏沒有人認識她,她便當自己失憶了,從頭開始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