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山村流民(1 / 2)

給列位看官請好,今日所書的這個故事需從周朝德康年間說起。

話說今日金人相犯,擾了我邊疆百姓的太平,當今派出了戰功赫赫,威名遠播的大將軍楊先康。說起這楊將軍你道是哪個?可不正是那一杆長槍定天下的龍威大將軍,曾多次帶兵討伐邊患外族,乃是當今世上少有的英雄!

這楊將軍倉促接旨之際,還一身重孝在身,你且看他身著素服,套上盔甲便上陣殺敵,真真是個忠孝兩全,自此白衣神將之名且能嚇得金人倒退三百裏。這廂戰的正勇,卻被當今七道令牌下令班師回朝!這楊將軍甫一入臨安城,便被繳了械脫了甲,推上刑場,頒發了欺罔之罪九,通敵叛國之罪三,刑場問斬!可憐這一代英雄,就這樣被不明不白的從戰場喚回,血濺白衣。當今尚不滿足,還要殺盡楊氏家族家小男女才肯罷休,彼時若有敢收留楊家人的居民人等同罪論處。

一時間楊氏家族在周朝全族覆滅,民心渙散,各處仕子鬧事罷考,農夫罷田顆粒無收,內憂外患,一時竟因一人之死,鬧得幾乎覆國,這真是:

拋顱滾血定江山,萬諫千疏藏佞奸。浩氣無存天下亂,豈容英烈在人間

卻說這周朝境內,有個太平山。此山有兩峰,唯有兩峰之間的地區十分平緩,其餘地界地勢險狹。而這兩峰之間,便有一個太平山寨駐紮在此,此間山匪之凶悍,若要從此山過,竟得從半山腰繞路過去。若是不從山腰繞路,竟要走上三四天放才繞的過去。即便如此,還要時時防範被山匪發現。

話說今日便有一撮流民,為躲避金兵侵襲,恰從此山經過。這裏有一老漢,姓李,這老漢有一年方十二的女兒,名叫鈴姐兒。這鈴姐兒母親早被金兵殺死,隨著父親逃難至此,渾渾噩噩的跟了這群流民,欲逃往太平山南。

山路難行,恰早些時候下了場秋雨,那鈴姐兒腳下一滑,險些摔下山去,竟被一人拉住。那李老漢嚇得魂飛魄散,將手裏的包袱盡數丟下,隻上前拉住鈴姐兒,忙向那人道謝。鈴姐兒回頭往下看時,下麵山穀綿延蜿蜒,隻能見到森森的樹木,似乎連底也沒有,直嚇得鈴姐兒花容失色,小臉煞白。

“多謝恩公,多謝恩公救我女兒性命啊……”那李老漢不住的道謝,之間那壯漢大手一揮說道:“這有甚可謝處,不過雨天路滑,請小姐兒多加小心就是了。”說罷走在他父女二人的外側,讓他們貼著山壁前行。

那李老漢更是感恩不盡,路上竟與這大漢閑話起來:“我原本是臨安鄉下的一個教書先生,奈何今年金人入侵,把皇帝也都給劫走了。唉,這世道啊,內有民心渙散,外有金人侵襲,不得不帶著小女舍家棄業的四處流亡。”那大漢似乎也頗為動容的說道:“也好了,靖安皇帝被擄走,又來了個康欽皇帝,想是戰亂很快就能被平息了。我們盡快在今天走出這山——聽說,完顏宗衡的部隊就在山北駐紮,說是要去許州呢。”

一行人正走著,忽聽得前麵一聲大喊:“山賊啊!”數十聲恣意縱情的怪叫從山上傳來,頃刻間,一條小路便被十幾個從樹上跳下來的山匪攔截住!這些人雖則打扮隨意,但都十分幹淨的樣子,手裏持刀動棒,口中怪叫著圍繞著這群難民。

那李老漢見狀,忙將鈴姐兒藏在自己的身後,那大漢似乎也有意遮擋住了這小姑娘的身影。卻說那夥山賊見來了人了,便跳將下來將這群人團團圍住,卻見為首的那人一拍腦門,晦聲罵道:“怎麼又是一群難民?誰發信號叫下來的?”

見那邊一個原本圍繞著難民轉悠的精瘦的山匪走到那人跟前開口說道:“不……不,知道,道啊。這可……可怎麼辦?老,老老老,老大可說了……不許……許動…………難,難難難難……”

正說著,卻見那大漢說道:“幾位好漢,老朽這裏有些銀錢,切莫害我們的性命!”說著便埋頭去包袱裏尋東西,有幾個山賊見狀便湊上前去,隻見那為首的大喊道:“幹什麼呢?老大的吩咐都忘了嗎?”這邊那為首的山賊話還沒說完,隻見那大漢抽出一柄雪亮的刀來,向湊過去的幾個山賊橫掃過去!得虧那幾名山賊躲的快都隻是受了些輕傷。那大漢叫囂道:“國難當頭,你們倒在這欺淩弱小,我倒要殺盡你們這些不仁不義之徒,以正我大周清名!”說罷便與那些山賊打鬥起來!

那夥山賊見有硬手強上,自是不去管那些流民,任由他們逃命去。那鈴姐兒的父親也拉起鈴姐兒來,要逃命而去,可鈴姐兒卻唯恐那大漢有什麼閃失,一時竟不肯就去。

纏鬥來了一會,那大漢方才發覺這些山賊有著保持著統一的陣法,將他嚴密的圍在中間,陣法隻有九人,每個兩人便會有一人進攻,其餘兩人防守,一時竟嚴絲合縫找不出任何破綻來。那大漢心道不好,便想縱身躍起,從上方突破他們的陣勢,卻不想正中那些山賊的下懷,在他之先就以兵器結下網來,九人隨即收緊步伐,輕而易舉的將那大漢圍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