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正前方是露天祭台,高約兩尺,上有香爐和燒紙的槽,表麵鑲著瓷磚。祭台兩邊一邊一座香火塔,用青磚砌成,表麵用水泥抹平,高約2米,直徑0.8米,看上去像小型寶塔。左邊香火塔旁是“萬年碑”,上麵刻了400多人的名字,都是為整修寶峰寺捐過款以求流芳百世的。
這時香煙繚繞,這座古老的寺廟像一幅飄在浮雲上麵的剪影一般,顯得分外沉寂肅穆。
華子建抬頭望廟頂,令人眼花繚亂,那一個個佛爺凸起的臉也宛如夏季夜空數不清的星鬥,它們神態各異,千姿百態。
進了寺裏,負責接待來寺還願的師父帶著華子建他們去大殿進香,上貢品等等,佛堂寬且空蕩,裏麵靠正壁是神殿,上麵供奉著各種木雕神佛,有手拿淨瓶的,有盤坐蓮花,寶相森嚴的,有頭戴衝天冠,手捏指訣的,有赤腳跌坐,笑口大開的,不一而足,都惟妙惟肖。
正中神殿前放一張供桌,上麵擺著一個簽筒,內盛滿竹簽,一本發黃卷邊的簽書,一個木魚,一把敲錘,還有一些香燭紙錢,這些都是廟主的看家寶貝。簽筒供人抽簽,簽書供廟主翻閱查對,木魚供廟主念經時敲擊,香燭紙錢則助他巴結神佛,孝敬菩薩。
供桌左側,放一條長凳,凳上墊著一破棉被,平時廟主就跪坐在凳上敲木魚念經,供桌正前方,是一張矮些的雙人凳,上麵墊著草蒲團,是供善男信女跪拜許願的,佛堂左邊,擺著兩張八仙桌和八條長板凳,大概是寺廟接待處吧,佛堂正方掛滿了一簾一簾的紅布匹,上有捐獻者的敬辭和姓名,如“功德無量”,“佛法無邊”,“妙手回春”等,由此可見寺廟和廟主的功德,再往上是屋梁,上麵畫了一個大大的八卦圖,加深了佛堂內的神秘氣氛。另外左右兩邊的牆壁上,也貼滿了各地香客臨時捐款的名單和數額。
華子建的老母親很是虔誠的跪在了大殿中央的蒲團上,上香磕頭,華子建當然是不會下跪了,不過他還是在旁邊的功德箱中投放了100元錢進去,老媽還在那裏絮絮叨叨的跪著說什麼,華子建就在大殿中轉了轉,耳聽的旁邊佛堂唱經聲不斷。
華子建就問旁邊的接待師父:“星雲大師大師能否一見?”
這師父就說:“不好意思啊,大師近日閉關誦經,不能出來和施主相見麵談了。”
華子建點點頭,很有的惋惜的,這個星雲大師據說出生在江蘇揚州一個名叫江都的小鎮,母親告訴他,他出生時半邊臉是紅色的,半邊臉是白色的,母親認為生了一個妖怪,幾乎不敢撫養他,過了一段時日,他才逐漸恢複正常。
他從小家裏貧窮,母親多病,父親是一位樸實的農民,介乎農商之間,父母生養了4個兒女,他上有一兄一姐,下有一個弟弟,星雲大師三四歲時,跟著外祖母學會念《般若心經》,還和七八歲的姐姐比賽吃素,他沒有進過正式的學堂,但背下了家鄉寺廟牆上貼的《三世因果經》。後來他去常州天寧寺做了行單(苦工),不久又轉到鎮江焦山佛學院,20歲時,他離開焦山佛學院,結束學習生涯。
多年修煉之後,他簡單帶了幾件換洗衣服,帶領70餘名青年同道,來到了柳林市的大岩鎮,募捐多年,修的現在的大岩寺,幾十年之後,這大岩寺也就在柳林市乃至於北江市赫赫有名了,據說每年春節大年初一早上,為爭這頭柱香,很多明星大腕,達官貴人們,不惜百萬功德錢,有些年頭啊,就算你拿上上百萬來,也未必能掙得這頭柱香。
華子建有點遺憾,但也無可奈何,知道這閉關誦經,不到時候絕不會出來的,就算你天王老子地王爺來了也是枉然。
等老爹老媽拜完了佛主,就過來一個寺院的師父,問:“施主需不需要在禪房休息一下。”
華子建看看老爹老媽,感覺這一路上山走了一個多小時,確實也太辛苦,就點頭對寺院的師傅說:“那行吧,我們就稍微的休息片刻。”
這和尚阿彌陀佛一聲,帶著華子建三人就到了禪房休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