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壓空氣和真空地帶不是靠法術擠壓出來的,而是在法術的作用下空氣自己聚合或者分散開來,
這完全違反了現實的物理法則。
郝誌現在已經有些明白法術到底是怎麼回事了。
要講明白法術,那麼首先要講明白靈氣是什麼東西,
郝誌運用靈氣已經有大半年的時間,隨著他等級越來越高,他對靈氣的特性也越來越清晰。
如果要給靈氣一個定性的話,郝誌認為靈氣應該就是那傳說中的暗物質,是暗物質當中的一個種類。
暗物質是科學家理論上提出的,可能存在於宇宙中的一種不可見的物質。
它可能是宇宙物質的主要組成部分,但又不屬於構成可見天體的任何一種已知的物質。
在大量天文學觀測中,科學家發現的大量疑似違反牛頓萬有引力的現象,可以在假設暗物質存在的前提下得到很好的解釋。
現代天文學通過天體的運動、牛頓萬有引力的現象、引力透鏡效應、宇宙的大尺度結構的形成、微波背景輻射等觀測結果表明,暗物質可能大量存在於星係、星團及宇宙中,
其質量遠大於宇宙中全部可見天體的質量總和。
結合宇宙中微波背景輻射、各向異性觀測和標準宇宙學模型,可確定宇宙中暗物質占宇宙全部物質總質量的85%、占宇宙總質能的26.8%。
暗物質的存在已經得到了科學界廣泛的認同,然而人類對暗物質屬性了解卻依然很少,
目前已知的暗物質屬性僅僅包括有限的幾個方麵:
(1)暗物質參與引力相互作用,所以應該是有質量的,但單個暗物質粒子的質量大小還不能確定。
(2)暗物質應是高度穩定的,由於在宇宙結構形成的不同階段都存在暗物質的證據,暗物質應該在宇宙年齡(百億年)時間尺度上是穩定的。
(3)暗物質基本不參與電磁相互作用,暗物質與光子的相互作用必須非常弱,以至於暗物質基本不發光;暗物質也基本不參與強相互作用,否則原初核合成的過程將會受到擾動,輕元素豐度將發生改變,將導致與當前的觀測結果不一致。
(4)通過計算機模擬宇宙大尺度結構形成得知,暗物質的運動速度應該是遠低於光速,即“冷暗物質”,否則我們的宇宙無法在引力作用下形成觀測到的大尺度結構。
綜合這些基本屬性,可以得出結論暗物質粒子不屬於我們已知的任何一種基本粒子。
這對當前科學界極為成功的粒子物理標準模型構成了挑戰。
結合暗物質的定義,郝誌覺著靈氣應該也是暗物質的一種,它不僅有暗物質的這些特征,還能被意識感知,能夠被意識調動。
目前郝誌已知的靈氣粒子就隻有金木水火土這五種,至於其他中的那些如風、雷、冰、明、暗等靈氣種類有沒有就不得而知了
而所謂法術,其實就是將這五種靈氣微粒組合成不同結構,然後就可以影響到現實可見的物質,最後產生法術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