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盤古西瀛地 海峽藏明珠(1 / 2)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巨人,伊(他)被壓縮在一片混沌之地,不知道過了多久多久,伊大漢拉(長大了),這個天地的雞愣(雞蛋),已經沒有辦法容下伊龐大的身軀,轟轟轟轟,伊站了起來囉………

“石頭仔阿祖,人為什麼會生在雞愣殼內底呢?”

“猴囡仔(小鬼頭),大人講話,囡仔(小孩)惦惦(閉嘴)!”

“然後伊用一支斧頭,劈開了天地,大塊矮(的)是東瀛勝洲,丟(就)是孫悟空出世矮所在!村嘍來(剩下來)矮肉細仔(碎肉),丟是台灣嘎攬(跟我們)澎湖。”

大家覺得很拗口的澎湖閩南話,即使同在台灣的閩南人,也不怎麼能聽得懂。更何況講國語的大家

這是1974年9月,澎湖64列島之一,第四大島,望安島東垵村,村頭的媽祖廟前,下午三四點,坐在廟前榕樹下,烏央央的一堆皮猴小孩,聽著村裏近百歲老人石頭仔阿祖,正在講古(講故事)!

那個年代,台灣經濟還沒有起飛,電視全部都是黑白的,而且一個望安島,大概也就兩三台電視,電費貴的嚇人,因為是用發電機發電,一天隻供應三個時段,由於島上當時沒有發電廠,再有錢人也根本舍不得看,電視成為當時最貴的擺設,古人也裝逼的神器;此時美國正在越南打的如火如荼,台灣還在戒嚴年代,能夠坐下來,聽聽老人家講故事,這就是上天最好的恩賜。

澎湖列島的地質結構,屬於玄武岩方山地形,也就是海底火山熔岩逐步溢出,堆積出來的島嶼。有看過夏威夷群島海底火山小視頻的讀者,肯定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沒看過滴咋辦-趕緊上網學習學習。

由於整個澎湖列島,土地貧瘠,很多地方寸草不生,所以人們千百年來,取名字,不是石頭、就是硓硈(讀音lao gu還是石頭,海裏珊瑚礁切下來的石頭)

能夠取個叫瀨麻的綽號,那就是一等一的牛逼克拉斯了。請記住瀨麻這個魚名,在後麵的故事裏麵,我們將提到無數次。牠就是大石斑魚!

當年的望安島,不但生活就地取材,就連家裏小孩的名字,也是就地取材。小名石頭、土豆(這裏是花生而不是馬鈴薯),番薯、地瓜(大陸叫紅薯),菜瓜的小盆友,一班最少占了一大半。

而我的綽號叫兩光仔,那年5歲。在那個年代的台灣,幼兒園是城市裏的大熊貓,稀有動物,我的幼兒園課程,就是在村口媽祖廟大樹下,聽老人講故事完成的。

望安島,古稱八罩,因為他的外形,很像一個多邊形的罩子,罩蓋在澎湖列島的大門口。後來延平郡王鄭成功,率領2萬水師,從廈門遠征被荷蘭人占領的台灣,正好遇見台風,整支艦隊,在海上漂了四五天,所有人被吹的七葷八素,即將斷糧的時候,老天開眼了,艦隊行駛到東垵村前的網垵口(網字得加個土字邊),天氣放晴,鄭大將軍拔劍一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