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0章 既然上了賊船又何必下來呢?(1 / 2)

大漢建安元年,四月初三,巳初時分,冀州,清河國的郡治甘陵城。

甘陵,是清河王劉慶之墓,故稱甘陵,又稱英陵,孝德皇後也葬於此。清河王劉慶是本朝安帝的父親,兒子做了天子,父親的陵墓自然可以被稱之為陵了。可是,甘陵縣城之名,卻來自於孝德皇後。安帝因孝德皇後葬於厝縣,故改厝縣為甘陵縣,並移清河國都於甘陵。

孝德皇後,名叫左小娥,又稱左姬,字小娥,犍為郡人,清河孝王劉慶的姬妾,漢安帝劉祜的生母。左小娥善史書,喜愛辭賦,是一個很懂得生活情趣的清麗女子。漢和帝劉肇賜給諸王宮人,左小娥於是進入清河王劉慶府第。據說劉慶聽說左小娥姐妹倆的美色,賞賜傅母以求得她們。傅母,是本朝負責輔導、保育貴族子女的老年婦人,手中掌握著分配大權。

來到清河王府之後,劉慶異常寵愛她,其他妻妾無人能夠相比。姐妹倆都去世後,被安葬在京城。漢安帝即位後,追尊父親劉慶為孝德皇(隻稱皇,而非“皇帝”),母親左小娥為“孝德皇後”,祖母宋貴人為敬隱皇後,尊封嫡母耿姬為甘陵大貴人。移葬生母於甘陵。

冀州的郡治原本在魏郡的鄴縣,後來,並州軍占領了常山、趙國、魏郡三郡,冀州九郡就隻剩下了六郡。時任冀州牧的袁紹不得已,隻好將冀州的郡治遷到了清河國的甘陵,可是,隨著關東群雄討呂的失敗,整個冀州都落入了並州軍之手,為了迅速穩定人心,呂安仍然以甘陵為冀州的治所。這數月以來,呂安賑濟流亡,整修城池、勸課農桑,忙得不亦樂乎。

甘陵縣城並不大,在人煙稠密的冀州顯得頗為顯眼兒,和以往相比,如今的甘陵城處處充滿了生機。冀州板蕩已久,袁紹為了征戰,早已將地皮刮得一幹二淨了。呂征收服冀州之後,立刻上疏朝廷,免了初平三年的田租、算賦口賦,建安元年的田租、算賦、口賦減半。

朝廷減免賦稅的詔令抵達冀州之時,冀州的士子儒生、小民百姓們立刻就沸騰了,他們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了建設新冀州的浪潮之中。雖然時值寒冬,可是,小小的甘陵縣城內外,都是密密麻麻的人群,修葺城池的、清丈田畝的、拓寬加固道路的,可謂人人奮勇爭先。

甘陵縣城東北角兒,一座不大的小丘之上,沮授手裏拄著一支竹仗,手搭涼棚,望著不遠處熱火朝天的工地。說實話兒,這幾日他的心中頗不平靜,甚至還帶著一絲絲的惆悵和渴望。作為昔日冀州軍的奮威將軍,他權勢煊赫,地位顯貴,可是此時此刻,卻隻能偷看了。

自從一怒之下,掛冠離開袁紹的軍營之後,沮授便帶著幾個親隨,一路北上,迤邐回到了甘陵縣城,隱居在附近的田莊之內。在田莊之內讀了幾天書之後,他的心中又燥熱了起來。果然不出他所料,討呂聯軍大敗虧輸落荒而逃,輸得幹幹淨淨,就連冀州也被呂安攻占了。

呂安攻取冀州之後沒幾天,就親自來拜訪沮授,沮授素性忠直,認為忠臣不事二主,閉門不納。呂征在院門外等了小半個時辰,隻好長歎一聲兒,返回甘陵去了。從此之後,呂征時常派人送來些豬羊野味之類的禮物,閑暇之時,就來拜訪沮授。一來二去,沮授礙於麵子,第四次終於開門見了呂安,一見之下,頗為傾心,兩個人天南地北暢談了許久,這才依依道別。此次會麵,沮授對呂安的觀感極好,呂安完全沒有世家子弟的驕嬌二氣,儒雅平和,鋒芒內斂,是一個頗有城府之人。再看他的戰績,數月之內,接連平定幽冀二州桌,著實難得。

就這樣,呂安一連來了六次,有時還帶著麾下將領,譬如魏延、宇文燕、宇文凱、拓跋思恭、王甫、鮮於輔、鮮於銀、齊周、閻柔等人,都曾經見過沮授,而且相談甚歡。雖然賓主之間相處地很好,可是,礙於忠臣不事二主的觀念,沮授還是斷然拒絕了出山的邀請。

隨著各種各樣消息的紛至遝來,沮授終於看清楚了天下大勢,大漢的江山,大司馬已得其半,稱王是免不了的了。至於袁本初、曹孟德、袁公路之輩,已然是秋天的螞蚱,再也蹦躂不了幾天了。再看看這數月來呂征的所作所為,不正是自己心中渴望期盼已久的明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