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6章 吳郡四姓(2 / 2)

如今吳郡顧氏的族長是顧雍。顧雍,字元歎,今年二十六歲。顧雍幼時拜名士蔡邕為師,學習彈琴和書法。他才思敏捷,心靜專一,藝業日進,深受蔡邕喜愛。蔡邕贈之以名。故顧雍與老師蔡邕同名(“雍”與蔡邕的“邕”同音)。又因受到老師稱讚,故取字元歎。後被州郡表薦,弱冠時就出任合肥縣長,相繼擔任婁、曲阿、上虞的縣長,所在之處都有治績。

吳郡陸氏,乃媯姓田敬仲之後,見於《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田齊十一世至齊宣王,其少子通封於平原般縣陸鄉,即陸終之故地,因以鄉為氏。陸通諡元侯,生恭侯陸發,為齊上大夫,發生二子陸萬、陸皋,孫陸賈為漢大中大夫。陸萬生烈,為吳令,子孫遂為吳縣人。

陸烈十世孫有陸閎,本朝時為穎川太守。閎生威,威生續,為揚州別駕。陸續有三個兒子:長子陸稠,官至廣陵太守,有治理之才,次子陸逢,官至樂安太守,三子陸褒,努力踐行,愛好學習,不貪慕榮華富貴和虛名,連續受到征召都不應命。三個兒子都有成就。

陸褒有兩個兒子,長子陸紆,次子陸康。陸紆敏淑有思學,擔任過城門校尉,後棄官經商,成為天下知名的富商大賈。他的獨子陸駿,字季才,淳懿信厚,為邦族所懷,曾任九江都尉。陸駿的兒子陸遜,是呂玲綺的小夥伴。陸康,此時就任廬江太守,正準備和袁術開仗。

吳郡朱氏本出曹姓,顓頊之孫陸終第五子曰安,賜姓為曹。周武王克商,有曹挾以功封於邾,以國為氏,遂易曹為邾氏。從邾挾以下至邾儀父,名字始見於《春秋》,齊桓公霸,儀父附從,進爵稱子,春秋後八世邾為楚滅。邾既失國,故子孫去邑以朱為氏。其後盛大者,有沛國、義陽、吳郡、河南四望。本朝和帝時有朱梁,入仕為官,官至正(諫)議大夫。

方今之時,吳郡朱氏之顯赫者實有二支,一支以朱桓、朱據、朱異為代表之吳郡朱氏,一支以朱治、朱然為代表之沛國朱氏。兩支同氣連聲,相互扶持,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和吳郡顧氏、陸氏不同的是,朱氏的沛國、吳郡兩支兒仍然保存著軍功世家的驍勇家風。

吳郡朱氏,現任族長朱恒,字修穆,年僅十八歲,與孫策、周瑜同歲。朱恒以勇烈著聞,隱然有古大將之風。朱恒為人高傲,恥為人下,不喜歡為人所驅使,而又善養士卒,輕財重義,與人一見,數十年不忘。到了這一代,吳郡朱氏並未由武轉文,仍然以武將自居。

沛國朱氏,現任族長朱治,不錯,就是建議孫策回吳郡自立的朱治。朱治年,字君理。丹楊郡故鄣縣人。朱治早年曾擔任縣吏,後被察舉為孝廉,州裏辟其為從事,隨孫堅到處征戰,是孫堅的老部下。朱治性情疏闊,簡樸節約,做事勤勤懇懇,作戰奮勇,極有膽色。

吳郡張氏,相傳出自姬姓,黃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始製弓矢,實張羅以取禽獸,主祀弧星,世掌其職,子孫賜姓張氏。周宣王時有卿士張仲,其後裔事晉為大夫。張侯生老,老生翟,走翟生骼,至三家分晉,張氏仕韓,韓相張開地生平,凡相五君。

平子即張良,漢封留侯。良生不疑,不疑生典,典生默,默生大司馬金,金生陽陵公乘千秋,千秋生嵩。嵩五子,其四子張睦字選公,本朝時為蜀郡太守,始居吳郡。

現任族長張允,一生並未出仕,隱居著述。他的兒子張溫年僅兩歲,有神童之稱。

總而言之,吳郡四姓,顧、陸、朱、張四大世家之中,除了張家之外,都早已出仕。四家之中,最為顯達的是陸家。袁術放棄南陽郡,數千裏疾馳占據揚州,為的就是割據東南,圖謀天下。可是,以袁術為代表的中原世家強力入主揚州,極大地侵犯了土著世家的利益。

袁術向廬江太守陸康索要三萬斛糧食,陸康不僅不理睬,還準備動武,就是中原世家和揚州土著世家之間的矛盾所致。就在這個當口兒,在遙遠的洛陽城,大司馬呂布遙遙伸出一指,任命劉繇為揚州牧。隨著劉繇抵達揚州,揚州的局勢立刻就緊張起來了,大戰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