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敦煌風華(1 / 3)

古人雲,形具高大曰敦,光華煊赫曰煌。有城大而盛,故名敦煌。

自漢武在此地設郡治以來,敦煌曆代皆為西北重鎮,握商路之咽喉,西通大秦,東去沿海,華戎交會,儼然一大都市。

過城河,自吊橋而入,約莫行得三十來步,便見一圍牆,高可及肩,上立女牆,此謂羊馬城,閑時安置車架羊馬,遇有戰事,則可禦守阻敵。

再入十步,便是甕城。

兩牆間隔雖不遠,這門卻是背著開的,羊馬城門在左,而甕城門卻又在右。

入得甕城,方才是真正的東城門,上築高樓,據說晴好時可遠眺京都,故曰望京門。

東城門下自然有守備的兵卒,數在二十來左右,正在盤詢進出行人。

入城一列,接連數人都是城內居住,城外有田的本城居民,兵卒們日日看熟的,擺手通行。

下一個卻是碧眼紫髯的胡人,頭戴一頂軟質四簷氈帽,身著翻領左衽長袍,長及腳踝,身形高大,身後站著一女郎和兩名小婢。

那女郎身形高挑,著一襲紫色圓領長袖綾袍,輕紗蒙麵,僅露出一雙瑩光湛然的眼眸。

兵卒們看著眼生,上前吆喝:“哪兒來的?可有公憑?姓甚名誰,一一比照驗來。”

那胡兒從褡褳裏掏出備好的文書遞過去,道:“公爺,我們打從化鄉來,我家妹子有些不足之症,想去城裏找大夫瞧瞧。”

一名兵卒翻了公憑無誤,遞還給他,笑道:“你官話倒說得恁好,想是在從化鄉有些年頭了,怎地瞧著眼生得緊?”

胡兒陪笑道:”小人膽小,自來隻在從化鄉活動,做些小營生。托皇帝他老人家洪福,家小子進了鄉學,我們也跟著學了一點官話。”

那兵卒點頭,跟身邊人歎道:“你看這胡人果真就是生來做生意的料,跟著小兒都能學一口官話,活該他們賺錢!”又跟那胡人笑道:“你叫康納福是吧?你倒是來得巧,今兒是初一,侯府大小姐在南街仁安堂出診,你自管去尋了她去,保你藥到病除,且還免了診金。”

康納福眼神閃了閃,笑道:“竟有這等好事?公爺可莫哄我開心。”

那兵卒笑咄道:“哪個有空尋你開心?要不我們大小姐被人叫做活菩薩呢,你自去了,便知好處。”

康納福等四人收好公憑,隨著人流便入城門。

那女郎見城內行人如織,街市繁華,論人則漢胡各半,胡人也有多種,或膚如黎色,或淡白有斑,有人眉高鼻勾,又有人眉目清淡,有人長袍裹腳,亦有人袒胸露乳,有披肩散發的,也有髡發結辮的;論貨則琳琅滿目,中原的錦緞,於闐的美玉,波斯的織毯,天竺的象牙,爪窪的香藥,另有好些奇特物事,便連那女郎,亦是生平未曾一見。

目光四散瀏覽,口中卻低聲笑道:“你膽兒挺肥的,回頭讓皇上知道你說他是老人家,有你好受的!”

康納福一挑眉,做嬉皮笑臉狀:“尊老是吾族美德,官家便是知道,也隻有賞我,沒有罰我的。”

那女郎取笑道:“爾是何族?我竟不知,你倒是說來聽聽。”

康納福摸著胡須,裝模作樣道:“吾乃泰西之人,自蔥嶺而來,吾國有名曰粟特,治於大澤,富有萬方之物……”

女郎哼了一聲,轉開眼去,並不看他裝瘋賣傻,忽而和聲問道:“你這是帶我去哪兒呢?”

康納福心裏一突,臉上仍笑道:“既說了是去看大夫的,自然不好食言,橫豎南街繁華,你去走一遭也值得。”

女郎斜眼睨了他半晌,卻沒言語,徑直便往北行去。

康納福心裏歎一口氣,舉步追上,伴在那女郎身邊,信手指著街邊店鋪,娓娓道來:

“那邊是龍家的鐵器鋪,整整占了三個鋪麵,甚是堂皇,他店裏最多神兵利器。敦煌城內的鐵行都料曆來都是他們龍家人出任,可見一斑。上回沙洲進貢的波斯刀,便是出自他家的手筆。聽說這事還驚動了樞府,下令軍器監仿造,可惜再好的匠人,也煉不出那等精鋼,一批胚子,全部報廢,竟沒一件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