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們想到公孫瓚大營就在附近,一時間也沒有將帕米爾部放在心上。
雖然公孫瓚戰報有水分,但打敗張純騎兵應該是真實的。
不過他們對公孫瓚部的真實兵力持疑,認為公孫瓚至少有兩萬多人,否則很難解釋的通為什麼他能打敗五倍於己方數量的敵人。
尤其是張純率領出戰的大多是精銳。
這也是孟益一直防備公孫瓚的原因。
不過現在看來,孟益的防備是有道理的,隻要二郎和嚴綱率領的部隊能夠訓練完畢。
公孫瓚的主戰部隊人數的確會達到兩萬人左右。
這個力量可以說已經是幽州不可忽略的力量了,如果使用得當的話,完全可以在幽州稱王稱霸。
不過目前從紙麵實力來看,孟益部的實力還是幽州最強,張純部實力次之,二者相較不大。
公孫瓚部的戰鬥力很強,但人數不足是硬傷。
所以公孫瓚能夠打突襲戰與遭遇戰,但不能和敵人打拉鋸戰。
這也是公孫瓚從張純之戰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他現在隻需要拖延一段時間,就可以做好萬全準備去應對孟益與張純。
況且,到時候孟益的部隊應該就會變成自己人了。
在孟益中軍大營的西方數十公裏處。
這裏雖然時不時的有孟益部斥候路過,但他們隻是粗略觀察一下,確定沒有發現異常情況後,直接前往下一個偵察地點。
畢竟這個方向是他們前來的方向,也就是說前方數百裏就是薊縣。
所以他們下意識的認為,這裏根本不會有敵人出現。
每次隻是粗略的掃視一下直接前往下一個地點。
但他們卻沒有注意到,不遠處的山坡後,一隻五千多人的騎兵已經整裝待發。
領軍的不是別人,正是給孟益部造成了重創的帕米爾。
他所率領的正是烏桓精銳騎兵。
此時的他趴在山頭附近觀察著下麵偵騎的一舉一動。
在確認附近幾公裏範圍內的偵騎全部撤走後,帕米爾命令本部騎兵向著目標區域前進。
正所謂藝高人膽大,帕米爾深知孟益部根本就是一群草包。
否則也不會被他以幾千人給圍堵在州城內不敢出來。
所以他此次單獨率軍出發,就是想要嚐試襲擊以下孟益大營。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說不定可以直接將整支大軍給衝垮,直接讓孟益部在半途崩潰。
如果孟益部加強防備的話,他也可以退而求其次,選擇去襲擊孟益的糧草輜重。
昨晚抓到的幾個斥候已經將所知道的情報全部給抖落了出來。
孟益部糧草隻夠食用數月的情報也被他們所知曉。
可以說,隻要他們能夠成功襲擊一次輜重營。
那孟益部能不能順利抵達肥如城還是一件未知數,更不要說攻打城池了。
所以張純根本沒有對此有任何懷疑,直接將烏桓精銳騎兵盡數撥付給帕米爾。
正所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帕米爾帶著這支騎兵直接奔著孟益部紮營位置而來。
這才有了前麵的狀況。
不過隨著孟益部斥候逐步遷移,帕米爾部的前進速度越來越快。
不多時,整支騎兵距離孟益部大營所在地隻剩下三四裏的路程。
如果不是雙方之間隔著一座山丘的話,恐怕兩軍現在已經能夠看到彼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