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莫逆之交(不是結局的結局)(1 / 2)

田穗帶著濃重的鼻音說道:“老爺子,你要有個思想準備,伊叔叔一家都在烏魯木齊呢。伊叔得了肺癌,晚期,已經在自治區人民醫院住院一個月了,後天出院。”

這個消息讓田坤禾天轉地旋,他身子晃悠兩下,田穗趕緊扶住了老人,“老爺子,你要想通,伊叔叔還不知道他得這個病。”

“嗚嗚---”田坤禾一屁股坐在沙發上,抱頭痛哭,“這兄弟咋得這病了呢?”

田穗眼眶含著淚,“是職業病,他當一輩子老師,光粉筆灰不知吸進去多少。”

伊禮賢身患癌症的噩耗讓田坤禾連著失眠好幾天。

在好友伊禮賢數日不多的日子裏。

田坤禾跟妻子又居住在伊寧市開發區的那套樓房裏。

他每天都去伊禮賢家串門,陪伴著老友諞閑傳子。

這一年,對於田伊兩家來說,唯一能興致勃勃聊的話題就是果子溝大橋的建設。

伊犁新聞及時播報著果子溝大橋工程的進展情況。

每逢看到這則消息,伊禮賢眯著眼暢想著,“田大哥,果子溝大橋建好後,我一定去看看。”

看著他日漸消瘦的身影,田坤禾心中默默祈禱,懇求蒼天能讓伊禮賢熬到果子溝竣工的那一天。

根據開春時自治區醫院癌症專家的診斷,伊禮賢的病情和身體狀況頂多能撐上三個月。

如今,伊禮賢在家人的精心嗬護下,生命已經延長了半年。

果子溝位於天山西北支脈,峽穀地勢十分險要,漫山遍野長滿野蘋果、山杏、核桃,故被伊犁當地人取名“果子溝”。

果子溝春夏青草遍地、風光秀美,秋冬層林盡染、險峻肅殺,被人們稱為“奇跡絕境”、“小瑞士”,甚至“伊犁第一景”的美譽。

由於果子溝地勢險要,成為通往伊犁的一道卡脖子的關卡,為此,國家投資修建了果子溝大橋。

2011年10月1日,果子溝大橋正式通車,給新疆各族人民帶來了便利。

果子溝大橋是一座雙塔雙索麵鋼桁梁斜拉橋,S型橋梁全長700米,橋麵距離穀地200米,主塔高度200多米,使用國內特殊專用橋梁鋼材噸,並用高強螺栓連接,安裝精度控製在兩毫米以內。

這座集新技術、新結構、新工藝、新設備“四新”為一身的大橋,是新疆第一斜拉橋、第一高橋,也是全國首座公路鋼桁梁斜拉橋。

這座橋梁是新疆公路及橋梁建設史上最重要的一次重大突破。

橋梁的通車,解決了伊犁河穀出行難問題,使伊犁州能全天候通達烏魯木齊,對邊疆地區的穩定和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果子溝大橋蜿蜒曲折、雄偉壯觀,隧道幽深,大橋映襯著四周連綿起伏的山脈和幽深狹長的穀地,與周圍的三座山渾然一體,看上去頗為壯觀,已成為伊犁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大橋橋高坡陡,將三座山連為一體,被稱為世界上最美最驚險的大橋之一。

這一年的國慶節黃金周,果子溝大橋的竣工通車,國內外不少遊客慕名而來。

果子溝大橋車來車往、絡繹不絕。

眼看著伊禮賢身體越發虛弱,家人決定帶著老人遊覽果子溝大橋。

此時的伊禮賢已經無力坐起來,家人在皮卡車的車鬥上放了個軟塌,讓老人躺在軟塌上。

皮卡車在果子溝大橋慢慢行駛,伊禮賢斜靠在兒子伊鬱鑫的懷裏,留戀地望著壯觀的橋體和湛藍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