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十年前的才藝展示(1 / 3)

世紀初的一個春末,省城教育局裏。

寬敞的會議室裏,窗戶已經全部打開,繚繞的煙氣終於開始散去。這是一次教育各界討論會,二三十位培訓機構的老總正聚在一起商討著省城培訓市場新變化和培訓機構的新要求。

“上級的精神已經很清楚了,必須要給學生減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學習內容到培訓費用、培訓時間都必須通通減下來,中學的家庭作業減少了,你們培訓學校不得增加培訓時間,別弄得課內減時,課外加時。”

話的是教育局長王廷,五十來歲,對工作上的事情向來很較真。

“你的是文化課的培訓吧?我們做的可是藝術培訓,學學琴棋書畫,這可與學校裏的那些文化課程沒有衝突的,加強藝術素養也是提高孩子們綜合素質的一個方麵,讓孩子們可以做到多才多藝。”

達藝的老總林樸良了起來,他希望王局長能把減負的要求得更明確。達藝是做鋼琴培訓的,在省城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

“我的是與義務教育相關的課程,你們達藝的鋼琴培訓是屬於藝術特長的培訓,不在我剛才所的這個範疇之內,根據我的理解,屬於提高綜合素質的培訓不但不在限製範圍之內,相反應該給予鼓勵才對,你們要做的應該是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

“既然是鼓勵,那應該要有些優惠才校”

“義務教育,你還想怎麼優惠?”

林總陪著笑道:“我們做培訓都是要緊密結合著政策來做的,如果學校裏擴大一下孩子們擇校時加分的比重,增加一下孩子們綜合素質高的孩子擇校時的名額,這樣家長們自然會把孩子們送去參加這些才藝類的培訓,大大提高家長們重視綜合素質的積極性。”

王局長聽出了一點什麼味,冷冷地道:“你們那些藝術培訓收的費用可比文化課程培訓高多了,我們剛才的要減負,這減負既包括課業的減負,也包括家長負擔的減負,你以為給藝術特長加了分就真會有很多家長把孩子們送去學藝術不成。”

林總一聽笑了,道:“咱主管部門隻要形成一個導向就可以了,至於家長們重不重視藝術培訓,那自然是家長們的事。再了,選不選藝術也隻是家長的一個意向而已,可如果沒有招生的導向,那家長們又有誰會在意是不是提高綜合素質呢?”

“藝術特長加分的比例已經提高到5%了,你們還想怎麼加,對於大部分家長來,最後孩子成材還是得靠文化課程的,你們藝術培訓機構也別抱太大的希望。”王局道。

聽王局這意思,藝術特長加分的比例還是保持了,林總鬆了一口氣,他最擔心的就是沒有特長加分,如果沒有了特長加分,家長們報培訓的積極性就會大大降低,那時就真的難做了。

“如果把特長加分的名額能提高到10%,那對家長們的積極性可是一種極大的促進。”

“10%?你真是想多了。現在形勢變了,擇校生這種形式接下來也將退出,我們教育改革最後的目標是實現劃片招生,就近入學。你們藝術培訓還是別盯著擇校這種事,你們隻是一種補充,你還是好好地想想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在。”

取消擇校?這怎麼可能?林總心裏暗自想道,真取消擇校,那些所謂的名校生源一差,那整個省城的教育看起來是公平了,但教育資源的分配並不公平,有的學校好,有的學校差,就算取消了擇校,那些好的學校也同樣會想盡辦法來獲得好生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