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慶十五年冬,中原大地早在百餘年前一分為三。
北有罘淵,山河廣袤,坐擁多處險,興兵事,重習武,廟堂鄉間全民皆兵,下間素有戰名。
南有櫟凰,以府之國魚米之鄉聞名於下,富有下糧倉的美名。
東有翎風,自立國以來以文治國,文人騷客齊聚於此。國力雖較罘淵,櫟凰弱些,但是作為美人薈萃之地,翎風皇室與櫟凰聯姻緊密,櫟荒後位向來是翎風的公主專席。
而這老祖宗傳下來的緣分,又在十三年前的一樁舊事達到了頂峰。
傳言櫟宸國太子厲燁華三歲能詩,五歲能文,八歲便隨將軍出征。在十歲時,一篇《治國八論》震驚朝野,四海聞名;十二歲整頓櫟凰軍,平肅邊境,用兵詭譎入神,補上了櫟凰多年來不善軍事的不足。最難得的,是他愛民如子,每過一地皆廣施仁義,下曾受惠於他的不可計數,其中不乏不少江湖豪傑。
這樣的真英雄大丈夫,卻在戰死後傳出一段風流韻事。翎風國的公主風萱萱與厲燁華本是青梅竹馬,但在太子身死後一躍成為櫟宸國皇貴妃,與她姑姑風慈共事一夫。下皆傳聞,十三年前之所以英才薄命,皆因父奪子妻而起......
歲月催人老,一轉眼十三年過去了。十三年年間,書先生一遍又一遍地講著不可能有續集的故事。即便櫟宸國國力早已不如從前,但櫟宸太子厲燁華依然高居牂牁英雄榜首,牂牁君子賜語“宸星降臨蒼妒”。
牂牁君子縱觀世間局勢,兩年前為當今下賦詩一首雕刻在牂牁山山門處,惹來江湖豪傑,風流名士紛紛前去拜會,隻為一睹這首以下為題的詩賦。
宸星降臨蒼妒
淩霄花開空寂寥
翎風欲明東方起
漠上閑卿北風嘯
舒雅公子濟下
銀白聖手憐媚嬌
秋湖霜白芙蓉醉
靈機神巧九環高
筆走龍蛇的字跡張揚的雕刻在山體上,榜上有名的八位英才自此成為茶樓酒肆,文人墨客爭相傳頌的對象。
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華燈初上,大戲即將開台。